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8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清凉游市场大有可为(纵横)

刘 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7日   第 05 版)

  暑期旅游市场中,清凉资源展现出巨大潜力。放眼全国,带有清凉属性的地貌、水文和气候资源快速转化为旅游产品,并与文化、科技、教育、体育、工业等融合发展,各地不断延伸产业链,创造新场景,催生出清凉游新业态、新产品。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已建成数量庞大、类型丰富、创新活跃的旅游供给体系,发展清凉游基础深厚。不过,清凉游市场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从清凉资源到拳头产品的转化效率不高、同质化问题突出,一些生态旅游资源尚未转变成避暑旅游产品;有的清凉游城市和场所承载能力不足,智慧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与人流量不匹配;有的乡村旅游景区环境卫生不达标,影响旅游消费体验。城市室内冰雪旅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域、季节和气候等的限制,但也存在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对此,还需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清凉游的品质与效益。

  推动清凉游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优化供给、完善设施、创新服务,满足大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一方面,应抓住重点、挖掘特色,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夏季冰雪、文化演艺等业态,拓展室内冰雪旅游项目场景应用。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景区结合人流量和场地情况配建停车场、充电桩,完善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并对周边餐饮、住宿环境卫生进行高标准管理,搭建医疗救援和安全管理系统。此外,相关地区还可进行区域间的南北互动,与其他城市点对点开展产品推介、精品旅游线路推广活动,共享文化和旅游消费补贴等优惠政策,拓展清凉游客源和市场。

  清凉游市场火热,体现了旅游市场多元化的消费趋势,是近年来文旅消费升级的一个缩影。未来,持续拓展消费场景,推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完善设施服务,清凉游市场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经济日报》,原题为《“清凉游”市场大有可为》)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