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7月2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陕西历史博物馆日接待游客约一点二万人次——

在夏日,满足更高文化期待(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本报记者 张丹华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6日   第 11 版)

  “唐代的服饰特色、建筑风格是什么样?”“金银器上的花纹如何体现中西艺术交融?”早晨8点半,怀着对历史文化的喜爱,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太火了,幸好我提前做足了攻略。”来自湖南长沙的游客赵树磊说,“这是我西安之旅最期待的一站,刚刚看到了镶金兽首玛瑙杯,很精美。”进入暑期,展品精美、设施完善的文博场所,吸引了不少像赵树磊一样的游客。据统计,陕西历史博物馆日接待游客约1.2万人次。

  “上起远古时期,下至当代社会,我们收藏着170万余件文物,能反映出100多万年的经济社会变迁,是开展国民教育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侯宁彬介绍,典雅庄重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精美绝伦的汉唐金银器都彰显出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

  1970年,西安何家村因一批稀世珍宝的出土而广受关注。为了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感,陕西历史博物馆常设展览“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游客预约本馆门票后即可参观。

  “窖藏主人是谁呢?至今仍是未解之谜。这也是何家村遗宝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讲解员王静生动的讲解,吸引着游客专心聆听,“比如,窖藏的钱币有466枚,其中包括极为罕见的非流通货币。如此系统的货币种类,让人不由猜想窖藏主人可能是一名古钱和外币的收藏家。”

  同时,何家村遗宝还呈现出浓重的多元文化元素:有些文物直接来自外国,有些文物则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这些文物反映了古丝绸之路上多种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对于进一步了解唐代工艺史、科技史,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王静说。

  王静已经在博物馆工作了近10年,她发现如今的游客对参观有很高的期待。“游客的目的更加多样化,不再是‘到此一游’,而是希望了解更多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王静说,不少人会提前做好攻略,在参观时提出不少有意思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对象,提供多样的优质服务。比如面对小朋友,就应该注意浅显易懂,侧重讲解那些能与课本知识相衔接的文物”。

  面对游客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鎏金银竹节铜熏炉造型的闪存盘、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造型的钥匙扣、赤金走龙造型的香插……参观完展览之后,不少游客也会来到一楼的文创产品研发中心,挑选自己喜爱的文创产品。

  “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已从单一的文物复仿向文化礼品发展,从观众日常需求出发,设计出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让更多游客把‘博物馆’带回家,也把更多历史新知带回家。”陕西历史博物馆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李博雅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