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福建省是海洋大省,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决策部署,不断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福建力量。
牢记使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福建深入实施《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近3年每年完成海洋经济重点项目投资均超千亿元,2023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海水养殖产量约占全国的1/4,大黄鱼、鲍鱼、海带等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
奋楫扬帆,向更加广阔的蓝海挺进。福建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初步形成绿色石化、海洋旅游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以及海洋渔业、航运物流、海洋信息3个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厦门海沧、漳州诏安、泉州石狮等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园区初步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开工建设,创新深远海养殖装备“党建引领共富、企业村民共营、利益成果共享”模式。
科技创新,激发“海上福建”建设新动能。近年来,福建海洋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全省首个省级海洋高新区——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船用动力电池、电池动力推进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已占国内市场份额近四成,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吊装成功。
悠久的海洋历史塑造了福建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风貌,激励着福建人民搏风打浪、走向世界。近年来,福建港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厦门、福州、湄洲湾等港口跨入亿吨级大港行列。“蓝色朋友圈”不断扩大,“海丝”和“陆丝”在福建实现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纳入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以“丝路海运”命名的航线已达122条,通达46个国家和地区的135座港口。中印尼“两国双园”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福建不断探索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之路,推动可持续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优良,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持续高于85%,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福州滨海新城岸段、厦门东南部海域、漳州东山岛南门湾—马銮湾段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厦门实践”成为美丽中国、活力海洋建设的样板,为全球海湾型城市高水平生态修复提供了经验借鉴。
建设海洋强省,离不开繁荣的海洋文化。近年来,福建坚持以文赋能、以文兴业,大力实施海洋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繁荣海洋文化事业产业,着力提升海洋意识,营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浓厚氛围。
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彰显时代活力。开展海洋文化建设研究等各类课题40多项,出版《蓝色福建 向海图强》丛书、《向海》(中英文)等图书,展现海洋文化的时代价值。举办福建省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大会、侯官论坛等活动,推出海洋强国主题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推动海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强化对海洋文化遗存遗迹的整体性保护和活化利用。参与实施“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等项目,组织开展全省“海丝”文物专项调查,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活态传承文化遗产,促进海洋文旅融合发展,构建蓝色海丝等3条旅游带,举办“大海,请回答”海洋文化公开课特别直播活动、“海丝国潮非遗文化时尚秀”等,推动蟳埔女服饰等非遗产品宣传展示,2023年“蟳埔簪花围”话题全网点赞量超80亿次。
加大海洋文化新载体培育力度。推出高甲戏《围头新娘》、闽西话剧《王景弘》等一批文艺精品,举办海洋文化嘉年华、闽台对渡文化节等活动,推出“践行大食物观”主题系列活动,开展海洋文化公开课全网传播活动,打造“向海”专栏、“海洋季风”日播节目带、“海上福建”电视专区等专题性常态化传播路径,全方位展现福建向海图强、向海而兴的生动实践。
以海为媒,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举办厦门国际海洋周、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国际海岛论坛、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福建省海洋文化论坛等交流活动,在马尔代夫等地举办“海丝”主题展和文旅推介会,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送王船”亮相中马建交50周年圆桌论坛,在“四海传福”全球主题宣传活动中推出“深蓝印记”专题,持续推动“文化出海”,让更多的福建海洋故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向海图强,绘就经略海洋新图景。福建始终以滴水穿石的信念、只争朝夕的劲头、争创一流的姿态,乘风破浪、逐梦海洋。未来,福建将紧扣新福建宏伟蓝图和“四个更大”重要要求,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建”,为新福建建设注入强劲“蓝色动能”,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来源: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