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内蒙古推动群众安居,完善社区服务——

居民团结互助 生活和谐幸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本报记者 吴 勇 杨 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8日   第 07 版)

  歌声响起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市府东路街道阿尔丁1号社区,居民们以小区真实事例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睦邻》正在上演。情景剧讲述了小区一居民楼直饮水未通入户,大家共同想办法出主意、最终通水的故事。

  阿尔丁1号社区是一个由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等7个民族居民构成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区,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市府东路街道办事处主任高丹介绍,社区组建了红石榴暖心志愿服务队,各族居民共同参与、互相帮助,每年开展爱心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

  如今,社区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居民张庆杰2003年成立了包头“爱心车队”,20多年来坚持义务送考、扶贫助学、敬老爱老,每年服务各族群众千余人次;今年80岁高龄的老党员田文军坚持做关心下一代工作,把民族团结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次次爱心传递,让社区这个多民族大家庭团结和睦、亲如一家。

  走进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森旺社区,73岁的周长河与老伴在这里安享幸福晚年。老两口2017年告别了破旧的“板夹泥”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近年来,内蒙古各地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随着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小区环境绿化亮化环境提升、医疗教育等综合服务设施完善,过去居住条件较差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2021年至2023年底,内蒙古累计投入180多亿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710个,惠及250多万居民。“住上了好房子,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周长河说。

  群众生活好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增进邻里感情沟通的“法宝”。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泉街社区群众活动室餐桌上,传统手把肉、手工紫菜包饭、铁锅焖面等特色美食香气扑鼻。“多民族社区就要让大家团结互助起来,街坊邻里增强交流交往,生活更加和谐。”朝鲜族居民金福姬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