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盐城盐南高新区——

产业链协同助力风电科技创新

本报记者 尹晓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8日   第 10 版)

  位于江苏盐城盐南高新区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的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里,若干个500千瓦/5千伏直流变换模块正在江苏晶焱实验室里被组装起来,准备装入风电机组进行测试,只见工程师们像搭积木一样,累叠、布线……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王一波研究员团队原创性提出可再生能源全直流发电技术,相比可再生能源领域中传统的交流汇集发电方案,全直流发电技术在效率、成本、稳定性等方面优势明显。“由于转换效率的提高,按照一台10兆瓦风电机组每天8小时满发来计算,采用全直流技术路线后,一台风电机组每天可以多发800度电。”中国科学院电工所卢俊龙博士向记者介绍,去年,电工所在当地设立晶焱实验室,聚焦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上新能源直流电力系统等重点技术方向,像他这样长期在盐城工作的科研人员从北京来了十几个。

  “盐城的风电产业基础好,尤其在现在的园区,比如我们的客户金风科技就在隔壁楼,不出园区就能实现技术上的无缝交流,还能实现在当地的技术转化。”卢俊龙向记者介绍。

  记者走出晶焱实验室,步行不到5分钟就到了金风前沿技术(盐城)研究院,这是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金风科技今年刚在园区设立的研发机构,聚焦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和漂浮式风电等关键技术领域,通过与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的协同技术创新,可以在金风科技的盐城大丰生产基地实现技术转化应用。

  作为国家规划的八大风电基地之一和长三角地区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盐城现有新能源装机容量近1400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占全球的1/10,海上风电整机和叶片的产能分别约占全国的40%和20%,而盐南高新区正加快集聚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的力量,致力打造“绿色制造+绿电应用+绿色服务”的风电产业生态圈。

  “我们在项目引进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产业链上的协同性,比如风电科创领域,便是以金风科技作为创新链主,着力推动‘0.5’至‘1’的突破,助力盐城打造海上风电的国际标杆。”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管理办主任薛峰介绍,作为江苏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目前集聚了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等不同研发主体的28个重点项目,其中,风电全直流发电、光伏云边协同2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立项。

  为支持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发展,盐城市政府去年8月印发了《关于支持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意见》,从场景配套、基金跟投、资源竞配、示范补贴、创新投入等多角度给予支持。

  根据盐城市政府支持创新建设政策意见,盐南高新区联合市主要金融平台及行业知名投资机构,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项产业基金,与创新中心已有的“拨投结合”机制相辅相成,构建可再生能源创新投资体系,撬动了一批知名企业、顶尖团队及科创新锐项目落地园区。

  除了绿色低碳科创园,盐南高新区还根据产业布局形成了大数据、数字智能、机器人、新型显示产业园区,形成了“一城五园”的格局。“我们将持续布局重大创新平台、集聚科创龙头企业、磁吸高端科创要素,强化‘新产业’驱动、‘硬平台’托举、‘源生态’标注,厚植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土壤,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整体能级。”盐南高新区高新技术中心主任孙青松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