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细悟“民生为大”,抓实城市更新(现场评论)

——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⑬

李建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1日   第 05 版)

  民生为大,落脚点在一个“实”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的事都是实在具体的

  以百姓心为心,在细节上不断改进流程、优化服务,想得更周全、实施得更精细

  

  北京东城金鱼池小区,绿意盎然的葡萄藤下,三五老人围坐一圈,唠起家常。“自打房子建成,我们就住进来了”“装门禁、规范停车位、增设交通护栏,社区费了不少心思”“这不,头顶上的凉亭就是刚建好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谈近年来的新变化。

  金鱼池小区所在地,曾有北京最大的臭水沟,老舍先生以此为原型创作了《龙须沟》。从70多年前整治臭水沟到后来建起居民楼,从危改回迁到如今的城市更新,岁月见证变迁。对比不同时期的照片,体验宜居环境,记者深切体会到“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的价值旨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一直以来,党中央很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把老旧小区改造好。改旧换新,完善服务设施,才能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适。在北京,街巷社区里一处处可感可见的变化,刻写着增进民生福祉的努力。

  民生为大,落脚点在一个“实”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的事都是实在具体的。比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普遍诉求,也往往矛盾交织。怎样把好事办好、办实?北京西城小马厂西社区党委书记张春芳的答案是“耐心”:耐心听取每一户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每一位居民的问题,耐心沟通、化解邻里矛盾。为了给小区最后一个单元装上电梯,张春芳一“磨”就是3年。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怕苦、不畏难,才能把好政策落细落实,让愿景图变成惠民利民的实景图。

  民生无小事,细微处更显功夫、成效。城市更新,点多面广量大,检验着为民服务的温度。比如,一根水管连通千家万户,改起来牵扯面很广。停水了怎么办?厨卫刚装修,弄坏了怎么办?家中有行动不便等人群,怎么用水?为居民免费接上临时管线,施工单位量身定制设计方案,把桶装水和临时坐便器送上门、由专人进行后续服务……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实践中,北京一些地方的做法暖人心、见真情。以百姓心为心,在细节上不断改进流程、优化服务,想得更周全、实施得更精细,真正下足“绣花”功夫,就能绣出美好生活新图景。

  民生实事,抓一件就要成一件。在北京西城,桦皮厂胡同8号楼已是D级危房,居民改善居住环境意愿强烈。西城有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变“等政策”为创造性推进工作。项目采用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3个多月即建成封顶。居民由衷点赞:“厨卫空间更大,户型更好。”今年,北京计划推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300个,启动危旧楼房改建(简易楼腾退)20万平方米。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善作善成,方能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好,让群众得实惠、享便利。

  里外焕新的家,门前新铺的路,街角遇见的绿,古韵与新貌相融共生的胡同……城市蝶变,生活更美。“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行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深悟这句嘱托,心中升腾起暖流,脚下更添力量。

  (作者为本报北京分社记者)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