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杭州临平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 描绘城市发展新图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1日   第 16 版)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悠悠流淌的运河水见证了沿岸千百年来的变迁,也记录着位于大运河边的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的发展。

  受大运河滋养而成长的临平,今年锚定更高的目标——聚焦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推动建设临平数智城,并联动周边区块,全力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实现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城市能级全方位提升,积极扛起“深度融沪桥头堡、产城融合示范区”的使命职责。

  眼下,临平区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区域环境面貌持续向好,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美丽城市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追新逐高  迎接发展机遇

  第19届亚运会成功举办后,杭州市翻开新任务书,其中,“十大攀登行动”要求,在产业发展方面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统筹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高质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于“智”与“制”的双线发展,临平区在城市规划中早有超前谋划和布局。建设临平数智城,正是临平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的重要一步。

  临平新城聚焦以数字经济和时尚产业等为主导的未来产业,为“智”添彩。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运河科创城以“智能制造+科创”为引擎,不断夯实临平制造强区的传统优势。3个区块携手发力,为临平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筑牢产业基底。

  同时,贯穿南北的交通条件,临平也已具备。

  向南,杭州地铁9号线直达钱江新城,高铁临平南站、沪杭高速以及在建的沪乍杭铁路、沪杭高速乔司段将持续降低临平往返上海的时间成本。往北,杭海城际铁路横向直达海宁市,作为起始站所在地的高铁临平北广场已正式启用……

  交通布局四通八达,临平的发展正向着高度注重区域融合与联动转变。依托杭州湾、融入长三角,临平致力于连接沪杭。临平新城将实现与钱江新城二期、城东新城等区块的联动发展;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则要进一步联合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平台,抱团形成杭州东部制造业发展主阵地。

  产城融合  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推动临平数智城建设,临平正实现精彩蝶变,努力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当前,临平正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交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支撑、项目招引等系列服务,不断推动未来产业集聚,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坚持发展制造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临平向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的目标快速迈进。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临平积极做优细节,为企业提供实际所需的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新推出的政策计算器只需企业简单录入经营数据、获奖情况等信息,就能快速生成专属政策计算报告;已上线的政府采购资金支付预警系统可将原本半月左右的款项支付时间压缩到两天,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临平坚持把一桩桩关乎企业的“关键小事”办成地区发展的“头等大事”。

  产业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助力。做好引才留才工作,城市的诚意至关重要。

  临平注重青年人才的引育,截至2024年6月中旬,全区组织2200余家企业开展“起跑春天”“热辣一夏”等活动100余场,新招引青年大学生2.26万名,同比增长27.1%。

  为让人才留得住,杭州市临平区在全区布局11处亲才“临驿站”,为人才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通过青才服务矩阵、青才活动阵地等形式为人才提供住房、资金、技能提升等帮助,让青年人才在临平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茁壮成长。

  在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的同时,高质量生活品质也成为临平引才留才的“金字招牌”。临平通过实施乔司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构建起“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不仅能推进城市生态修复,也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空间。

  临平的公共服务配套也在日益完善。“小学+中学”45班规模的联胜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正式动工,杭州高级中学临平学校预计在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临平打造的杭州城东新中心,不仅是一座产业新城,更将是一座以人为本的品质新城。

  承古拓新  厚植文化底蕴

  如果说“数智”是城市的硬核支撑,那么文化便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

  今年,临平区发布《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探索攀登“十大行动”暨新时代文化临平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让文化真正呼应城市的发展进程,让文化引领城市的跃升之路。

  临平将继续深挖历史文脉,传承城市“古韵”。一方面,临平将围绕大运河、玉架山、临平山、超山、古海塘等,加强中华文明现代形态研究,进一步探索历史文脉背后的深层故事;另一方面,临平将挖掘古老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目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上塘河宋韵文化带、“超山—丁山湖”综合保护工程等文化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古海塘文化公园等将成为新的文化地标。

  “承古”的同时,临平也不忘为文化“拓新”。临平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不断打造新兴的文化业态,让“文化之河”流动得更鲜活、更长远。全区将加快构建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新布局,以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为中心,建设“1+N”数字视听产业集群,并依托“原动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中国—阿拉伯国家联盟视听创新交流中心等平台载体,让文化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此外,临平将沿着大运河打造经典的文化旅游路线,力争将其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度假优选地,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临平、了解临平、爱上临平。

  如今,临平正凝心聚力打造临平数智城,文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板块,临平将系统性研究阐释大运河文化、良渚文化、超山文化等文化价值,深入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平段)、上塘河宋韵文化带建设。

  未来,繁华重现的塘栖古镇,展现钱塘江“围垦文化”的古海塘遗址文化公园等文化地标,都将汇入临平文化脉络,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数据来源:中共杭州市临平区委宣传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