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民主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代表之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0日   第 18 版)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如何从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采访了4位全国人大代表。

  ——编  者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兰祥:

  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坚持就业优先,发展产业扩就业。坚定不移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发展,做实“校链企”融合发展机制,通过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引导支持更多的青年群体到产业链企业就业。

  聚焦重点群体,落实政策稳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多渠道促进青年群体就业。发挥城乡公益性岗位托底作用,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完善服务体系,优化环境促就业。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为各类劳动者提供贯穿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不断完善线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网格员作用,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就业服务。

  (本报记者  李  蕊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

  推出更多便民惠企举措

  中小企业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当前一些中小企业发展还面临瓶颈,需要在改革创新中推出更多便民惠企举措,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提高政务服务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深化政务服务创新,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审批环节,降低企业的相关负担。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中小企业对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力,确保政策红利能够真正惠及企业。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企业活力。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加强政策协调,因地制宜推动发展。鼓励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创新政策举措,扶持当地中小企业发展,并对其中具有示范价值的举措及时总结和推广。建立跨部门政策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政策之间的衔接和一致性,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本报记者  徐  靖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剑:

  引导人民群众规律健康体检

  缓解群众“看病难”等问题,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更需要倡导医防融合观念,努力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我在感染科一线工作了20多年,遇到不少一经检查就发现已是中晚期疾病的惨痛例子。事实上,与其病后治疗不如早防早治,应更多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问题,特别是早期的健康体检。

  近年来,我国健康体检人数逐年增加,但健康体检覆盖率仍然较低。调研发现,这一方面是由于居民慢性病的早筛早治和规律健康体检的观念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体检行业的规范度也有待提升,各类机构没有统一的准入标准,体检质量参差不齐,削弱了人民群众对健康体检的信任度。

  对此,应采取更多有力举措,引导人民群众重视健康体检和慢性病早筛早治。建议强化健康宣教,提高人民群众对规律健康体检的认知;设立公共卫生服务健康体检专项基金,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引导人民群众规律健康体检;完善政策法规,规范健康体检行业资质;通过相关医保政策引导老百姓去做健康体检。

  (本报记者  姜晓丹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圈内乡细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付娇:

  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养老服务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但农村地区养老资源分布还不够均衡、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加快推进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相衔接的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探索适合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方式,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建立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探索志愿服务、社会化服务、邻里之间相互照顾式服务等机制,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多元化的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同时,在农村地区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推进医养结合,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可有意识组织开展一系列老年人可融入的活动、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等,让他们在参与村里的活动或事务中获得认同和快乐。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需要综合施策,要从制度层面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注重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和农村养老环境的营造,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力量参与,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实现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幸福养老。

  (本报记者  李茂颖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