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云端庭院(随笔)

张雄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第 20 版)

  院子里极静。

  白云在山腰堆叠、缠绕、奔涌,似乎能听见海浪般翻腾的声响。峰峦之上的平旷地带绵延舒展,是一幅幽谧山居图。近处,单门独户的屋檐下,几只土鸡在地坪草间啄食,坪前菜地竹篱上,爬满南瓜藤,摇曳着几朵喇叭形黄花;远处,田地依次铺陈,柏油村道平坦洁净,三两栋屋舍,依竹而立;更远处,天空渺远空阔,铺满最纯的蓝靛,偶尔有一两只鹰隼盘旋,静静俯瞰这方土地。

  院子并非一般庭院,是整个山头的全称,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此处是湘赣边界的罗霄山中段一部分,属湖南炎陵县,平均海拔1350米,林海幽深,古木苍翠。

  村道拐过竹木扶疏的几道弯,延入主街。虽是房屋最稠密的丁字路口,却依旧静谧。街边黑瓦青砖或红砖的屋舍,刻满岁月印痕。二三老者聚坐一户人家门前,并不言语,安详地吹着山上的清风。进到仅有的超市买水,主人是中年汉子,温言细语,似乎生恐打破街面宁静。隔街不远有溪流淌过,水极清洌。

  穿过林海深处的红豆杉群、南方铁杉群、冷杉群,便先后现出陡然而下的幽谷,名字也颇相宜——西坑、东坑。两边峰峦壁立,古木苍遒,林间保存原生状态,灌木与荆棘浓密,几乎伸不进脚。

  谷底有三三两两人家,屋舍多依山临溪而建,也有虽不多却足以自给的田地。这是院子更幽谧处,被陡峰四面紧紧包围。若想走大路出山,得先攀爬10里,上到峰顶,到主街后才可得路。长年锁于深谷,古木更见葳蕤苍劲,一株红豆杉树龄便有1500多年。多少岁月逝去,这株红豆杉仍在。乡民也颇存古风,陌生人登门讨碗水,主家憨厚与淳朴的笑意绵绵不断。

  院子里又颇喧腾。

  东坑卧于深谷,小溪汇聚众多山涧,奔淌声音响彻谷中。溪名颇富诗意——镜花溪,令造访者浮想联翩。溪中娃娃鱼也不惧人,能与伸入水中的手相嬉戏,直到感觉手将用力捕捉,才倏然跃开。沿溪行一二里,巨声骤然轰响,似乎山崩地裂,空气中飘散无数细碎飞沫,神农飞瀑旋即现入眼帘。瀑布落差极大,直泻而下,谷底深潭掀起巨大浪花。此刻,山鸣谷应,林木颤抖,冷风扑面,造访者讶异之余,不免生出“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的感慨。

  山上的水寻常可见,溪涧多达百余条。从白鹇谷淌出的溪流奔腾于平畴绿野间,水宽浪急,哗然作响。溯溪寻路,辗转而入白鹇谷,野竹挨挤,古藤粗硕,横柯上蔽,未曾漏下一丝阳光。但谷间始终回荡着急湍声,水流撞击形状不一的怪石,訇然作响。运气好时,能在谷间遇到白鹇。这种鸟上体与双翅皆银白,从后颈或上背起密布黑纹,拖着长长的尾巴,漫步于溪间石上,闲适优雅。偶尔会警觉展翅,长唳一声,冲出密林,掠过树梢,只留一抹素淡背影。

  因处边界要道,这里曾云集湘粤赣3省的客商。客商们攀山越岭,通湖南,去江西,赴广东,往来不断,贩运紧俏的山货、石灰、茶叶、药材与油盐。于是,这里不仅有互通有无的圩场,还有众多油盐行、米行与旅店。

  这些繁盛与喧嚣的见证者,是至今隐在林荫深处的“茶盐古道”。古道建于明末清初,直通一山相连的江西遂川县与井冈山,由约1亿块石板铺就。石板或大或小,或方或长,无不因势就形,各得其所。因加工精细,小心砌铺,古道不仅平整,且经3个世纪风雨侵蚀,至今完好如初,踏上去,四野幽寂,山风扑面,似乎能听见当年无数脚步的回响……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