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消费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特色生鲜加快出村进城(市场漫步)

齐志明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第 19 版)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畅通通道运行网络,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多措并举推动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眼下,正值樱桃、荔枝等夏季时令水果上市期,不少物流企业把揽收服务点搬到田间地头,通过“使用冷媒冰袋装箱打包”“跨省48小时内送达”等冷链物流服务,让特色生鲜农产品加速出村进城。

  农产品冷链物流贯穿生鲜农产品采收、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全部环节,整个过程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行业规模不断增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物流企业运行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冷链物流类业务量增加的企业占比较高,约为33%,冷链物流类企业快速发展。

  同时要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当前冷链物流行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升。各方要通力协作,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畅通通道运行网络,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多措并举推动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生鲜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全流通链条都需要健全完善,才能保证整体物流运输质量。但当前产地预冷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关键物流节点配套冷链设施仍显不足,这制约着流通服务网络整体效率。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筑牢行业发展基础。在产地,整合各类资源,就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冷库等设施,提供农产品采后预冷、冷藏保鲜、仓储运输等服务。在集散地,加快完善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等具备物流集散、低温配送等功能的冷链设施,创新物流干支线衔接模式。在销地,要抓好终端零售网络“冷环境”建设,增强冷链配送能力。

  当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推广,有效赋能冷链物流各领域各环节。顺应这一潮流趋势,各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装备更新升级,推进冷链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移动冷库等智慧化冷链物流技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加快使用安全环保节能的制冷剂、制冷工艺和设备,降低冷链物流能耗和碳排放量。

  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横跨一二三产业,点多线长面广,溢出效应明显。要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整合,冷链物流企业要深化与食材供应链等企业合作,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拓展冷链共同配送、“食材供应+中央厨房+冷链配送”等新型业务,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由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抓住消费升级机遇,加快发展生鲜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行业新增长点。

  加快科技创新,提升数字化绿色化水平,积极拓展新模式新业态,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产品冷链流通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冷链流通能力显著提升,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农产品跨区域冷链流通的能力和效率也将继续增强,这将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