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党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好警示教育这剂“良药”(金台潮声)

木 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8日   第 19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抓好以案促学、以案说纪,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

  警示教育是一味“苦药”,但苦口利病;是一味“猛药”,但猛药去疴,因此实为一剂“良药”。要想让警示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广大党员、干部把自己摆进去,甘吃“良药”。人们常说,“摔个跟头换个明白。”实际上,要防止摔跟头,就要善于吃他人之堑,长自己之智。每名党员、干部都应把警示教育当作一味“良药”,提高自身免疫力。

  用好警示教育这剂“良药”,不仅广大党员、干部要摆正心态,各级党组织也要推动警示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真正达到触及灵魂、震撼人心的效果,才能让党员、干部真正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警示教育,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以“检身若不及”的态度,对照检视自身的一言一行,及时“扫尘治病”。观看警示教育片,违纪违法者忏悔最多的问题就是思想认识淡漠、理想信念动摇,他们已尝到苦果,成为“案中人”。片中的案例不是虚构的剧本,而是一个个沉痛的教训。如果党员、干部把自己当成“看客”,把案例当“故事”,那就可能会“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警示教育要突出针对性。违纪违法案例来自不同领域、涉及不同层级,不能搞成“大水漫灌”“千人一方”,必须做到分层分类、精准“滴灌”。比如,针对国企、金融、政法、粮食等重点领域的腐败现象,对同一类腐败问题进行综合剖析,深挖共性教训;针对“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例,找准找实其在决策、用权、交往、家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受教育对象逐项对照检查。同时,要紧密联系实际,聚焦本地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与典型案例充分结合起来,讲清楚说明白违纪违法的成本和代价,让党员、干部自省自警、慎独慎初。

  随着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走进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剖析违纪违法案例等,切实将看在眼里的教训化为刻在心底的敬畏。只有常态化制度化用好警示教育这剂“良药”,推动党员、干部常怀如临如履之心,方能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做到警钟长鸣。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