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怎样提高校园招聘实效(教育时评)

吴 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6日   第 05 版)

  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到几所高校采访时发现,校园招聘活动有了更多实招和亮点,折射出各地各高校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探索。特别是举办大型、综合类招聘会之余,一些高校还开展了“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颇受学生欢迎。

  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以学院等为单位,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组织了经管类专场双选会、法律行业实习专场招聘会等。杭州师范大学举办学科专场招聘会,通过相关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精准邀请用人单位参与。许多同学表示,招聘会提供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匹配,投递简历的范围更加集中、针对性更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也更加深入。

  这些做法,体现了高校在提高校园招聘精准度上的努力。紧密结合学生需求提供岗位,有助于实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一些招聘会规模看似不大,但实效不减、热度不减。这也启发高校聚焦毕业生的差异化需求、结合毕业生求职就业意愿,汇聚就业资源,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信息。

  与此同时,在一些招聘活动现场,笔者还看到,与用人单位沟通的不仅有求职学生,还有高校教师。企业代表带来招聘岗位信息,高校教师代表介绍应届毕业生情况——5月底,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专场招聘活动,现场同步开展了校企供需对接,54家重点领域企业和30所高校参加。商议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共同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有高校教师表示,活动期间与许多企业进行了交流,交换了联系方式,准备未来加强合作。

  开发更多有利于毕业生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需要高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发力。不妨以校园招聘为契机,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开展供需对接活动。短期看,此举有助于挖潜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长远看,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将为高校优化培养供给体系提供参考,推动人才供需有效适配。

  校园招聘的创新形式让人印象深刻,参加招聘会的学生也值得关注。笔者与其交流发现,现场不仅有应届毕业生,还有非毕业年级的一些学生。有的希望寻找暑期实习岗位、增强求职本领,有的主动了解企业需求、为今后就业做好准备,还有的带来简历,打算请就业指导教师提建议。

  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积极的求职心态与行动,另一方面也启发高校进一步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实际上,校园招聘会不仅是用人单位招聘、学生求职、校企供需对接的平台,亦可成为育人的课堂。在这方面,许多高校不断探索实践,如开展就业政策宣讲、简历门诊、模拟面试等活动,着力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校园招聘的一系列务实探索,是各地各高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缩影。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明确各地各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开展招聘活动,提升校园招聘活动的实际效果。眼下,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在开展。各方要进一步提升校园招聘实效,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