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不懈追求新的艺术境界(艺海观澜)

陈少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4日   第 20 版)

  我在京剧舞台摸爬滚打60余年,不仅锤炼了技艺,精进了表演手法,更坚持和传承了优秀的演剧精神。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龙年春晚中,我有幸与京剧马派演员朱强合作,共同演绎了京剧《龙凤呈祥》。这次合作不仅为戏迷们奉上一道年夜饭,同时也是“南麒(周信芳)北马(马连良)”戏曲艺术传统的延续。2022年,我同样在春晚表演了麒派经典剧目《徐策跑城》。这部戏的“跑”是点睛动作,我从颤手抓袖、拂袖、翻袖、抖袖到脚上的踢袍、搓步、倒步、蹚步、绕步以及弹须、抖髯、吹髯,一气呵成,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认可。网上有评论说这一套程式表演令人“清气顿起,浊气全消”,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古稀有余的我仍活跃在舞台上,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观众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深厚魅力,进而点燃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出生在戏曲世家,祖父是戏班的盔箱师傅,祖母是老旦演员,父亲是武生。耳濡目染,我从小就对舞台感兴趣,算是个小戏迷。11岁时,我进入京剧团的学员班,迷上了质朴、苍劲、雄浑的麒派艺术。同年,在地区少儿戏曲会演中,我表演的《徐策跑城》获得第一名,这坚定了我学习麒派艺术的决心。

  麒派艺术是讲究完整的艺术,要求演员不仅天赋好、嗓子好、扮相好,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武功的底子,有创造人物的能力。所以,麒派一直主张要涉猎多种流派,从中吸取有用的养料。在成长的道路上,我转益多师:早年师承方航生、侯育臣、达子红等文武老生,打下扎实基础;后来向麒派演员张信忠、明毓昆和杨派演员曹世嘉学戏,掌握了很多麒派经典剧目如《宋士杰》《秦香莲》《乌龙院》等;麒派老生赵麟童、周少麟和戏剧导演阿甲的指导和点拨,更是让我对麒派从单纯的喜爱,发展出传承创新的使命和责任。

  上世纪末,我来到上海京剧院。这里戏曲氛围浓厚,艺术空间广阔,众多前辈老师和专家学者给予我热心帮助和悉心指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专注于周信芳经典剧目的学习、体会,从感悟人物内心到体会表演技巧,反复品味琢磨《徐策跑城》《清风亭》《平贵别窑》等剧目内涵。海派京剧创新、开放的特色,鼓励着我不断与各地同行进行艺术交流和合作演出。继《狸猫换太子》之后,我获得了创演《成败萧何》的机会。《成败萧何》的创作历程是艰难的,也是快乐的,其关键就是让萧何的人物形象有性格,生动、鲜活起来,使剧作的主题思想对当代观众有启发意义。我还先后参与了《贞观盛事》《宰相刘罗锅》《东坡宴》《驼哥与金兰》《金缕曲》等剧目的创作演出,塑造了一些观众喜爱的艺术形象。

  我在京剧舞台摸爬滚打60余年,不仅锤炼了技艺,精进了表演手法,更坚持和传承了优秀的演剧精神。麒派演剧精神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为大众表演,注重社会责任,展现时代精神;二是从生活出发,用心体验人物,用人物的真实情感去调动戏曲程式的技巧与动作。一直以来,我身体力行,继承发扬老一辈的艺术传统,同时与时俱进,把自己的体会融入艺术表演中。

  对戏曲艺术来说,演员要有代际传承,观众也要后继有人。培养青年观众是个很迫切的任务。我常常感到自己的演员生涯是幸运的,这幸运不仅因为我遇到了京剧艺术,遇到了一个个好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身处今天这个安定祥和、蒸蒸日上的时代,文化繁荣发展让更多人爱上京剧,并从中得到熏陶与启迪。

  我热爱京剧事业,观众给了我这么多鼓励和荣誉,我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朝沐杏雨,暮洒甘霖,师辈的教导不敢忘怀。我将继续肩承京剧薪火相传的使命,既认认真真演戏,不懈追求新的艺术境界,也用心用情传艺,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青年演员,让戏曲艺术焕发新的活力。

  (作者为京剧演员,贾瑞虹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