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健康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健全机制推动医疗资源“沉下去”(无影灯)

孙秀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4日   第 19 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机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通过深化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组织城市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途径,努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

  医疗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关系民生,连接民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和管理能力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

  近年来,我国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升级,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统计显示,随着分级诊疗制度有序推进,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诊疗量稳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比已经达到52%,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同时也要看到,虽然村卫生室建起来了,县医院的设备多了不少,还是有不少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生了病第一时间选择到大城市的医院就诊。

  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健康意识明显提升,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基础疾病发病率和多病共存现象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层次、结构都有了新的变化。在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背景下,很多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众更愿意到大城市接受更好的诊疗服务,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

  另一个原因是,在县乡村层级,虽然近年来医疗条件有所改善,但临床医疗人才短缺、医疗机构管理水平较低,仍然制约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医疗供给侧赶不上群众医疗需求的增长,导致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舍近求远,宁可坐汽车、乘高铁就医也就不足为怪了。只有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群众身边,让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才有希望落到实处。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相关部门持之以恒,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组建各种形式医疗联合体、畅通双向转诊机制等模式有效提升了县级医疗水平。但在乡村两级,依旧需要创新机制,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更好地“沉下去”。

  此次印发的《通知》中,“统筹布局、分区包片”、“一对一”为主“一对多”为辅等帮扶机制,强化扶助责任,有利于更好培训基层人才,同时,从城市支援县级医院拓展到县级以上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县乡村巡回医疗等机制,将有效增加对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让支援帮扶人员持续参与,也需要机制保障。《通知》中明确要注重激励约束,比如,“支援医院要保证人员长期派驻期间工资、奖金等各项福利待遇不变。对于城市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在薪酬津贴、职称评定、职业发展、教育培训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优惠待遇”,这些机制也将成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长效化的有力支撑。

  基层首诊是防病治病的第一道防线,期待新机制起新效,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