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创新发展(有的放矢)

秦小琪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2日   第 09 版)

  学生们佩戴VR眼镜“云参观”红色场馆,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为不同学段学生提供“云端书架”……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插上了数字翅膀。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用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深度嵌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思政课建设要积极应对数字时代变化,紧紧拥抱数字教育,利用“互联网+”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具有专业性针对性的课程建设,打好课程教学改革“组合拳”,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以直播、短视频、H5等新形式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积极应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做法,总结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混合式大规模开放式慕课教学平台等。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提升数字素养和互联网思维,提高对数字技术的掌握应用水平,讲好思政课、做好引路人。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知识视野更为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形式和类别更为多元,这就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不断拓展知识视野,在持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基础上提高对数字技术的认识,在日常教学中增强数字技术运用能力,不断创新育人路径。善于把握青少年用网特征,尊重互联网时代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在教学中适时适当运用数字技术及其相关应用、使用互联网语言符号,强化学生的心理共鸣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抓住制约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使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既符合思政课建设的一般规律,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比如,着力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共建共享、系统集成,围绕课程内容分单元、分专题开发建设案例库、重难点问题库、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库,为思政课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提供资源支撑;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完善“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更好利用数字平台、云端平台建立大中小学师资培训、听课评课、教研交流等常态化工作机制;等等。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