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高铁医生”马耀锋——

问诊动车 技能常新(工匠绝活)

本报记者 田豆豆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2日   第 06 版)

  【绝活看点】

  马耀锋潜心钻研动车组检修技术,随着高铁车型变化升级,不断探索符合生产实际的工具工装、检修技术。他先后设计推广创新成果30多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第三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冠军等荣誉。

 

  2009年12月,一排检修完毕的“和谐号”动车组缓缓开出车库的情景,让中国铁路武汉局武汉动车段地勤机械师马耀锋(见上图,受访者供图)难以忘怀。10多年过去了,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的高铁车型经历了多次升级换代,作为动车检修机械师,他潜心钻研,不断提升适应工作需要的检修技术。

  动车检修机械师被誉为“高铁医生”,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刚出校门的马耀锋对这一职业还有些陌生。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检修工作中,从作业标准到部件原理,从拆卸到安装,一项项研究,一步步练习。

  动车组检修分为一到五级,数值越高,检修难度越大。2015年后,武汉动车段开始全面发展“高级修”。要求提高,马耀锋的技能也随之升级,他探索出符合生产实际的检修标准和流程,共推广岗位作业法12项。他还为“高级修”研制了多功能测量尺、闸片更换专用工具等15件工具工装,极大提高了检修效率,7项成果被推广到铁路一线各单位。

  2019年4月,武汉动车段首次配属“复兴号”动车组,面对新车型,马耀锋组织团队成立了研究小组。有一次,马耀锋和同事发现一列动车组的车门发生故障。“为了调查故障原因,我们需要把车门附近的部件一点点拆下来,再用万用表测量。光拆卸和诊断就要花40分钟。”马耀锋说,每列高铁的停留时间有限,检修超时就会导致后续列车晚点。马耀锋团队最终研发了“复兴号”动车组车门敏感胶条电阻测量仪表,将测量时间降低至5分钟。这一成果获国家专利和全国铁道青年科技创新奖。

  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在马耀锋的工作间,可以看到他正在检修的受电弓、车载电视等设备。“过去,这些设备坏了就整机更换,太浪费了。”马耀锋说,“我就把出故障的部件搬回来研究,现在只修不换,能节省不少成本。”起初,面对电子元器件密密麻麻的电路构造,马耀锋无从下手。为了弄清原理,马耀锋一次次进行实景模拟试验,还购买书籍学习相关知识,终于成功完成了自行组装试验,最终攻克了配件的最小化单元维修问题。

  如今,武汉动车段从配属42组动车组发展到配属230组动车组,检修任务随之增加。“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马耀锋说。201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他在忙碌的检修工作之余,坚持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身边人。工作室先后涌现出6名全国技术能手、12名全路技术能手,制定修改了200余项作业标准,组织各类技术攻关80项。

  “高铁是我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的名片,能从事动车检修工作,我很自豪。我们要不断钻研,不断创新,让乘客们享受更加高效而舒适的旅程。”马耀锋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