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云南香格里拉市金龙社区构建和谐共居环境——

邻里和睦 相处融洽(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本报记者 张 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2日   第 06 版)

  天空湛蓝,阳光洒向古老的独克宗古城。在黄土墙、木片瓦的传统民居之间,点缀着飞檐翘角的特色瓦房。行走古城,时刻都能感受到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金龙社区位于独克宗古城。这里常住的988户居民中,有汉、藏、纳西、彝、白等7个民族。金龙社区居委会主任杨永兴介绍,历史上,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岁月流转,马铃声声中,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里相遇,不同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在这里交流交融。

  在金龙社区,多民族家庭占比达75%。今年97岁的汉族老人叶德祥一家四代人,26口人中有4个民族。叶德祥老人的孙女叶永祯说,一家人共同生活,和谐融洽。

  “比如在饮食方面,爷爷虽是汉族,但早餐也习惯了吃青稞炒面,配一碗加奶渣的酥油茶。”叶永祯介绍,家里也吃炒菜、包子,有时还去餐馆品尝川菜。“生活上和谐,少不了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心态。”叶永祯说,一大家人在一起,口味也慢慢融合得更相近了。

  不只是生活,长期以来空间上的集聚,促进了社区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也让各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交融。

  社区居民共过传统节日、共跳民族舞蹈,是金龙社区的传统。每到一些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古城月光广场上就热闹非凡。在社区组织下,舞狮队、各民族舞蹈队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大家一起耍火把,一起跳锅庄舞。”杨永兴说。

  在建塘镇,藏族姑娘人人有一套重要场合才穿的“礼服”,上面绣着白族、傈僳族等的特色纹饰。“这是在长期的民族交流中自发产生的服饰文化融合。”杨永兴说。

  近些年,独克宗古城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也吸引着各地的人们到金龙社区安家落户。人员众多、情况复杂,在社区工作已3年多的杨永兴感觉,工作既好做,也有挑战。“我们从解决群众身边烦心事着手,构建和谐共居环境,促进各族居民之间的交融。”杨永兴说。

  古城的发展吸引了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人王五桃。几年前,她开了一家民族服装的小店,店铺位于一个交叉路口,地段不错。但是,门口固定点位的垃圾桶,让她有些烦心。“不光游客丢垃圾,周围店铺为了图方便也把垃圾堆在这里,非常影响做生意。”

  了解到王五桃的问题后,金龙社区网格员蔡红芬与杨永兴一起,先是跟独克宗古城管理委员会协商,把门口的垃圾桶从店铺门口挪到街道拐角位置,既方便游客又不影响商家。社区又走访附近店铺,了解他们的需求,协调垃圾车定时定点来清运。“现在门口干干净净,做生意的心情都‘清爽’了!”王五桃说。

  杨永兴介绍,金龙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组建了党员、业主、志愿者等组成的网格员队伍,明确网格员维护民族团结、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责。入户走访、召开居民大会……通过掌握信息、了解群众利益诉求,社区内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群众之间相处如同一家人,古城的旅游发展也驶入“快车道”。

  天色渐晚,古城被温暖的灯光点亮,四方街上的“舞蹈联欢”拉开帷幕。悠扬的音乐响起,脚下踏着鼓点的游客,跟当地居民一起加入围圈而舞的行列。舞蹈的圆圈越扩越大,欢乐的氛围也在古城荡漾,久久不散……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