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体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进校园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1日   第 15 版)

  本报长春6月10日电  (记者刘以晴)传抢,操场上,比篮球小两三圈的白色皮球上下翻飞,一名队员接球,跳跃拍打,一个假动作,胯下运球变向;夹挡,两名对方队员形成合围,手持河蚌形木拍,拦截封锁,皮球不时在地上翻滚;运球,进攻者冲破拦截,另一端,持纱网的队员抢抓时机,放低身子,跑动送网,皮球被稳稳迎进网内,周围学生欢呼喝彩。

  在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中心小学,这样的珍珠球练习赛经常上演。珍珠球,又名采珍珠,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之一,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珍珠球比赛不需要专业场地和昂贵装备,一块空地、一个皮球、几只木拍网兜,凑齐对阵两方,比拼便能开始,因此备受当地群众喜爱。

  “以前,河蚌形的木拍都是镇里人自己做的。”乌拉街满族镇中心小学体育教师金鑫介绍,珍珠球比赛里,大家扮演不同角色,用手拍抢运球的“采珠人”,手持“河蚌”的守珠者,能玩得大汗淋漓,健身效果很好。珍珠球偏小,表面光滑,初学时并不好控制。技术难点之一,在于两名防守队员看准时机将“蚌壳”木拍夹在一起,以便控球抢球。

  2010年,乌拉街满族镇中心小学成立了珍珠球社团,金鑫担任教练。在珍珠球比赛规则基础上,参照篮球训练方式,金鑫有针对性地开展运球假动作、防守推挡等技术训练。同时,为吸引更多低年级学生参与,学校还开展了基础拍球教学、珍珠球知识科普等活动。目前,全校共有百余人参与珍珠球运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