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假日生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姚江潺潺,清水安澜(家在运河岸)

吴德忠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9日   第 05 版)

  “运河在哺育两岸的同时,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她”

  

  我是土生土长的浙江余姚人,从小生活在姚江边。姚江是余姚的母亲河,是浙东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姚江流域“锅底”的特殊地理位置令余姚屡遭洪水之“痛”。小时候,每次看着父母辛苦种的庄稼被洪水淹没,我总是想,要是可以控制水流走向就好了。

  大学毕业后,我毅然选择从事水利工作。姚西北治涝工程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工程,当时技术手段有限,河道开挖大多要靠人工,10万群众参与河道土方开挖的情形深深触动了我。工程完工后,洪水分流减轻城区压力,工程效益发挥得很好,这也为后期姚江上游余姚西分工程(以下简称“西分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2018年7月,西分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因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区域范围广、线路长、建设内容繁复,施工难度大……面对一连串棘手问题,我们不断优化技术方案。

  比如,西分工程瑶街弄调控枢纽坐落于浙东运河之上,为满足1000吨级运河船只通行需求,挡洪闸单跨宽度要求达到45米,当时全国最大的挡洪闸单跨宽度仅为30米。为解决这一工程难点,我们创新方案,通过优化砼骨料级配、预埋冷却水管等一系列技术保障措施,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极容易因温控不佳出现裂缝等难题,最终建成直升式闸门单跨国内最大的瑶街弄枢纽。

  2022年9月,超强台风“梅花”期间,强降雨令姚江水位暴涨,宁波余姚站更是出现历史最高水位3.67米,超保证水位1.07米。当时西分工程刚具备应急通水条件,根据“防指”调度令,我们及时调试泵组和闸门,指挥泵组的开启和闸门升降……最终西分工程累计排水696万立方米,为减轻流域和城区防洪压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一名水利人,近年来,我亲身参与并亲眼见证着余姚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守住了浙东运河安澜,运河在哺育两岸的同时,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她。

  (作者为余姚市水利局工程建设管理科科长、姚江上游西分工程技术负责人,本报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