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假日生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古韵悠悠,奔流不息(家在运河岸)

赵国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9日   第 05 版)

  “大运河正生机勃勃地向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迈进”

  

  我今年80岁,是地地道道的浙江绍兴上虞东关人,从小在浙东运河东关长大,工作后也常与运河打交道,不仅对它非常了解,对运河的感情更是深厚。

  运河流淌过大半个东关,在我小时候,“出门就要坐船”是许多东关人的真实写照。记忆中,清晨的运河上船只如梭,运河边的古纤道上也总是人来人往。年复一年,运河在满足灌溉、运输两大功能的同时,更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柯桥、东关两地作为浙东运河绍兴段较大的城镇,也被时人冠以“金柯桥”“银东关”的美名。

  悠悠千年古运河,崭新画卷托未来。在上虞这片古韵悠长的天然载体上,运河文脉得以延续。从越王勾践修凿“山阴故水道”开始,历经东汉、西晋、唐、明等一代代人的修凿完善,运河贯穿古今,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代代相传。

  这几年,上虞区积极将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酒文化和沿线秀美山水、古村、古建筑融合,建起运河岸边生态景观带,同时全方位推动浙东运河(东关段)景观带、文化带和经济带建设,谋划建设运河青春公园、“山阴故水道”博物馆和“女儿红”水街。

  退休后的我也没闲着,不仅要忙着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运河文化课,还要帮助街道开展东关运河故事和“山阴故水道”起源的文化挖掘工作。我搜集整理上虞与古运河有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名人典故20余篇,也准备编辑成册,让更多人了解运河文化。

  烟火气搭配文艺范儿,如今,水韵古镇风貌日新月异,大运河正生机勃勃地向生态之河、文化之河、幸福之河迈进,承载着悠悠千年古韵的运河水,始终奔流不息。

  (作者为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文化站原站长,本报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