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体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浙江玉环,门球运动蓬勃开展

“每次打出漂亮球,都能高兴一整天!”(关注基层体育)

本报记者 窦瀚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6日   第 15 版)

  一看、二站、三瞄准,巧妙送球,精准击球,过门得分,撞柱得分……周末清晨,在浙江省玉环市一所老年大学的门球场上,几支队伍正在耐心切磋。

  几轮比拼下来,一支老年门球队格外抢眼。球队共有9名队员,曾在台州市、玉环市老年门球比赛中多次拔得头筹,在当地小有名气。又赢一场,主力队员兼教练员颜凤麟一头银发、笑声爽朗,“每次打出漂亮球,都能高兴一整天!”

  门球是在平地或草坪上用木槌击打球,让球穿过铁门的一种室外球类运动,玩法简单、运动量较小、获胜方式多样,深受中老年群体的喜爱。

  颜凤麟与门球的故事,要从30多年前说起。年轻时就酷爱锻炼,门球让步入晚年的颜凤麟有了新选择。他专门参加了浙江省门球运动协会组织的教练员培训班,并拿到浙江省第一批门球教练员资格证,学成后就着手组建门球队。“我先把身边有意愿的老年人拉进来,又逐渐在其他乡镇、街道做推广,参与门球项目的人渐渐增多。”

  作为当地第一批打门球的人,颜凤麟起步艰难。为此他购买了相关书籍,自学规则、研究打法,还总结了一套经验。“作为队员,要掌握门球基本功,把握准度和力度,站好位、瞄好球、击好棒;作为教练,则要根据赛时情况,随时调整战术,调整队员出场顺序……”说起门球比赛的技战术,颜凤麟关不上话匣子。

  组队之初,没有专业场地,门球队就借用环山小学沙地操场训练。颜凤麟介绍:“学生到校之前,我们自备绳子、铁质小门和自制球棒,围成门球场进行训练。慢慢地,我们也养成了晨起练球的习惯。”

  如今,颜凤麟已累计培训了50多名教练员、裁判员,在一次次的挥杆与配合中,队员们愈发熟悉,渐渐成了朋友。“门球运动为老年人提供了切磋、交流的平台,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颜凤麟说。

  “只要不下雨,我就会去练球。”队员吕光贤说,“我们一起参加市级比赛,拿过不少第一名。”在他家中,摆放着4本厚厚的相册,里面装着数次比赛的获奖照片,还有与队友们的合照。

  1994年,颜凤麟、吕光贤第一次代表玉环参加台州市举办的门球赛。“各县市区都派出强队参加,我们学得晚,水平自然比不上,但大家看得过瘾,也学得过瘾。”多年前的这场比赛,吕光贤至今回味无穷。

  老年大学门球场上的欢笑声,感染了不少年轻人。家住附近的李静每周末早上都去现场观摩,有时还会小试身手,“每次老人家们都热情招呼我,还会耐心指导动作。渐渐地,我也乐在其中。”

  如今的玉环市门球协会副会长钟虹辉,也有类似的经历。年轻时由于工作原因,他接触到门球运动,后来不仅爱上打门球,更被老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打动。

  从1986年玉环首支门球队组建,到1994年首个门球场投用,1995年玉环门球协会成立,再到在省市级比赛中收获大小荣誉……如今,门球运动在玉环蓬勃开展,每年还会举办多次赛事活动,全市共建成16个专业门球场地。“下一步要继续完善服务,让更多老年朋友通过门球强身健体、乐享晚年。”钟虹辉说。

  “门球、气排球、广场舞、太极拳……我的朋友圈里,老人们各有所乐。”一路走来,颜凤麟感触很深,“社会发展进步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了,生命焕发更多光彩。”

  (张莺莺参与采写)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