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选派工作队帮扶经济薄弱地区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尹晓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4日   第 13 版)

  “这个出菇房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每年可以增加1000吨的出菇量。”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城厢街道,崇润菇业的负责人打开一个出菇房,一排排的秀珍菇长势旺盛,正等着工人来收割。

  记者了解到,之前公司一直想扩产,但建菇房要一次性投入300多万元,资金压力不小。为促进泗阳县乡村全面振兴,江苏省成立了省委驻泗阳县帮促工作队。去年,帮促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主动帮村里建起厂房租给崇润菇业,村集体每年能增加十几万元的租金收入,村民还能在家养菇,实现增收。

  “菌菇业是我县着力打造的百亿元级产业之一,帮促工作队到来后紧密围绕这一重点产业发力。”泗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近向记者讲述了不少帮促工作队的故事。三庄镇民主社区建起了冷库,速冻水饺厂解决了要到几公里外租用冷库的难题,村集体依靠冷库每年增收18万元;卢集镇周岗嘴村来了一家设备制造企业,帮促工作队帮村里建立了标准化厂房,村里不仅能收租金,还能参与企业分红,同时,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围绕泗阳农业‘223’产业矩阵,帮促工作队共实施产业项目17个,投入帮促资金4792万元,占帮促资金总额的比例超过70%。所挂钩的1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升,其中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江苏省委驻泗阳县帮促工作队队长吴焱炜介绍。

  今年的江苏省委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为落实江苏省委的要求,15人组成的帮促工作队与泗阳当地合力,聚焦乡村党建提优、乡村产业补链强链、乡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等开展各类帮促工作。

  帮促工作队开展“一支部一特色”活动,指导13个帮促村抓实党建工作。在城厢街道陶圩社区,帮促工作队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文化联通”的工作机制,推动资源聚集,通过项目落地完善了食用菌产业链条。同时,帮促工作队协调挂钩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对党群服务中心的小广场进行了重新的设计规划,记者在现场看到,门口的路面修整一新,小广场架设了路灯,还安装了健身器材。

  李口镇罗圩村位于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上,河水潺潺,草木繁盛。绿树掩映间,记者看到一片白色的新房,走近一看,原来是村里新建的卫生室。之前村民看诊得到镇上去,帮促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帮着建立了标准化的村卫生室,里面有诊室、药房,还设有中医诊疗服务,村民们在这里不但可以进行日常诊疗,还能享受艾灸、针灸等特色中医服务。

  江苏省委组织部职能处室负责同志介绍,选派工作队到经济薄弱地区开展帮扶工作是江苏长期坚持的传统,已坚持30多年。特别是2022年,江苏省委在12个重点县区帮促工作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帮促范围,新选派12支工作队开展为期两年的帮扶工作,“组团式”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各帮促工作队深入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果蔬、苗木、电商、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实施帮促项目1000余个,增强了经济薄弱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