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建好用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谈)

喻思南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3日   第 19 版)

  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产出效率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需从系统着眼,找准方向,建好用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首个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建成,探秘宇宙星辰再添利器;国家授时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库尔勒授时台项目开工,我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稳步推进……近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好消息不断,折射出我国科技创新的实力和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化设施建设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和运行效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研究向宏观拓展、向微观深入、向综合极端条件交叉融合,其在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科技创新的支撑力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精确测量到其振荡概率,这一成果被誉为“开启了未来中微子物理发展的大门”。又如,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给出高铁车轮完整的应力数据,对高铁安全性和提速具有重要意义。从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到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处处可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身影。

  近年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运行卓有成效,形成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提升了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还应看到,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等原因,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产出效率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需从系统着眼,找准方向,建好用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统筹科学规划布局,优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面对科学研究的新形势、新趋势,有必要加强战略研究,做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顶层规划设计。比如,综合考虑学科领域均衡发展,做好发展战略选择和优势学科布局,做好统筹规划,避免一哄而上;还应跟踪新兴前沿研究领域动态,做好相关前瞻布局。此外,针对一些“重建设,轻运维”现象,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定、持续运行。

  支持技术支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效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涉及科学、技术、工程和管理等多个层面、诸多领域,其建设和运行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有必要制定适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建设管理制度,充分考虑技术支撑人员的特殊性,探索适合他们的职称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培养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复合型领军人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索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要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优势,探索围绕重大科学问题,通过组织多设施、多用户的协同创新,开展一些战略意义的建制化研究。同时,加强开放共享,提高设施本身的运行服务能力。集聚一批既了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应用,又熟悉产业需求的工程人员,将产业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帮助企业用户解难题,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