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山野菜成为“幸福菜”(纵横)

柳 五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9日   第 05 版)

  “五一”假期,山野菜成为不少人的最爱。一些人放弃长途旅行,来到城市周边乡野,在踏青游玩的同时,体验挖山野菜的乐趣。游人把挖出的山野菜拍照上传社交平台,网络上也有不少人分享采挖山野菜的攻略。线上线下的互动,带动更多人走进乡村山野,寻觅自然的味道,享受闲适惬意的生活。

  不起眼的山野菜蕴藏着作为特色资源的禀赋。“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不管是儿时记忆,还是“食青”习俗,都让很多人对山野菜有着特殊的情感。人们热衷于采挖山野菜,不只是为了满足味蕾,更是通过这种方式亲近自然、体验农趣、释放压力。随着“挖野菜”的走红,盛产山野菜的乡镇也一跃成为热门的“打卡地”。越来越多人走进乡村、品尝乡村美食,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了新机遇。

  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山野菜在生长过程中很好地保持了品质纯正的特点,顺应了当前城市中兴起的回归大自然的消费潮,既迎合了人们的尝鲜心理,又能达到人们对绿色食品的要求。推动山野菜资源化、产业化,是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的有益举措,不仅能增加食物总量和品种,而且能提升食物供给质量和效益,助力构建高质量的农业产业体系。

  山野菜资源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一个重要切入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村全面振兴要靠产业振兴,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只有依托特色资源才能发展特色产业。由于山野菜的市场需求量较大,种植经济效益较好,如今很多农户采用人工栽培方式,将山野菜露地栽培发展为大棚、小棚覆盖栽培,由此实现全年供应。这表明,发展好山野菜产业具备条件和基础。除了销售更多山野菜产品,各地还可以结合本地旅游产业,开发“野菜游”等特色农文旅融合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让“小野菜”升级成为大产业,带动农产品加工、民宿餐饮、健康产业、文化体验等实现更大发展,助力形成“农业+”的发展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妨推动更多具有乡土特色的山野菜品牌建立起来,让山野菜驶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积极围绕特色资源做好特色文章,以产业兴助力农民富,必将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前进动能。

  (摘编自《吉林日报》,原题为《把“山野菜”变成乡村振兴的“幸福菜”》)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