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方专家为圣普民众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本报记者 俞懿春 戴楷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9日   第 06 版)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下简称“圣普”)位于非洲几内亚湾东南部,地处赤道附近。自2017年起,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国援圣普疟疾防治专家组先后10余次来到这里,成立中圣普联合抗疟工作组,指导当地开展抗疟工作,为圣普实现2025年消除疟疾的目标带来希望。

  “中方专家给圣普的疟疾防治工作带来了新变化。”中圣普联合抗疟工作组主动侦查团队队长梅迪今年43岁,从事疟疾防治工作已超过16年。“以病情筛查走访为例,中方专家来到圣普之前,我们的数据获取相对随机,往往取决于有多少工作人员去执行,或者能遇见多少村民。”梅迪说,中圣普联合抗疟工作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指南,遵循中国首创的“1—3—7”消疟工作模式,保证了工作的高质高效。

  “1—3—7”消疟工作模式是指发现疟疾病例后,1天内报告,3天内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类,7天内对患者周边环境相关情况完成调查和处置。中国援圣普疟疾防治专家组成员郭文峰介绍,中方借鉴已有成功经验并结合圣普实际情况,帮助圣普方制定了优先清除传染源的新型抗疟策略——因地制宜将圣普村落按照疟疾发生率分为四类,在10个疟疾高发村开展全民服药项目。

  全民服药项目是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指南中的一种群防群治方法,通过让某些疟疾高发特定区域内所有人群同时服用全疗程抗疟药,达到清除疟疾传染源的目的,是遏制疟疾最有效的方案之一。中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青蒿素哌喹片是这一方案采用的药物,也是中国援助非洲的一线抗疟药品。

  “起初我们对这一方案有所怀疑,为什么需要全民服药,而不是见一个治一个?但中方团队认真细致地调研每个村庄的疟疾发病率,积极开展基层‘抗疟员’培训。他们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取得的抗疟成就彻底打消了我们心中的疑虑。”梅迪说。

  2019年7月,中国援圣普疟疾防治专家组开始在当地疟疾发病率最高的自由村试点。自由村总人口约500人,但年疟疾报告病例数曾一度高达1000余例。这意味着每名村民一年平均感染两次以上。经过3轮全民服药后,自由村实现了连续8个月零发病;2019年第二十九周至2020年第十四周,该村疟疾发生率相比前3年同期下降了80%—90%。村民钦达对中方专家充满感激:“以往受疟疾困扰无法工作,家里生活很困难。现在有时间工作了,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

  2020年8月,中圣普联合抗疟工作组监测到距离该国首都圣多美60公里的罗卡·莱姆巴村疟疾发病率明显增加,呈现暴发流行风险。中方团队与圣普国家疾控中心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在该村实施全民服药方案。梅迪参与了此次紧急工作,他表示:“中方专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发现疟疾传播风险后立即行动,成功阻止了疾病的进一步传播。中方专家为圣普民众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

  此外,中国援圣普疟疾防治专家组还积极帮助圣普构建疟疾防治体系,开展专业人员技术培训。中方援建的圣普消除疟疾参比实验室弥补了该国在疟疾检测方面的空白,极大提高了当地疟疾防控能力。

  去年4月,中国援圣普疟疾防治专家组、第十八批中国援圣普医疗队以及圣普大学孔子学院联合在圣普大学举行主题为“世界疟疾日,圣普在行动”的活动,呼吁全民合作,早日实现圣普消除疟疾的目标。圣普国家疾控中心主任索萨表示:“一直以来,中方都是圣普抗击疟疾的合作伙伴。中方团队带来的先进治疗方案有效降低了圣普全国疟疾发病率,大大提高了民众健康水平。”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