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中国专家帮我们解决了水稻增产问题”(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本报记者 黄培昭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8日   第 03 版)

  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西郊马义奇镇,蒂娜望着长势喜人的水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几年前,蒂娜主动联系中国专家,申请种植杂交水稻。从播种、插秧、除草、治虫到收割,在中国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下,蒂娜种植的水稻产量大幅增加,比镇上常规种植的水稻每亩产量高出3倍以上。靠销售大米,蒂娜一家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她再也不用为3个孩子的学费发愁了。

  马达加斯加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水稻占全国农业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然而,由于缺乏优质的水稻种子和成熟的种植技术,该国水稻产量无法完全满足民众需求。为帮助马达加斯加实现粮食自给目标,2007年,中国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正式启动,20多名中国农业技术专家先后来到这里开展科研、示范、推广等工作。

  2019年,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在马义奇镇正式成立,致力于为当地培养更多农业技术人员,并选育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杂交水稻品种。“中国专家帮我们解决了水稻增产问题,越来越多的马达加斯加人从中受益。我也学到了不少育种、栽培和害虫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在中心工作多年的当地青年凡尼鲁说。

  为了找到适应性更好的杂交水稻品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专家胡月舫和技术团队几乎跑遍了马达加斯加所有的水稻种植区。他们最终成功培育出3个适应当地高、中、低海拔地区的杂交水稻品种,每公顷产量是当地常规稻的3到4倍。目前,这些品种正在马达加斯加全国推广种植。

  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执行主任张立军介绍,马达加斯加已成为非洲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累计种植面积达7.5万公顷,平均产量在每公顷7.5吨左右。张立军说,按计划马达加斯加将全面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再推广10万公顷杂交水稻,就有望解决马达加斯加的大米自给自足问题。”他说。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农业专家在马达加斯加举办各类培训班上百场次,培训学员5000余人,间接向5万多名农民传授农业技术。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前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说,中国杂交水稻帮助马达加斯加人民逐步摆脱了饥饿,也让世界相信饥饿终将被消除。

  (本报塔那那利佛电)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