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协力夯实能源安全基石(新论)

许嫣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1日   第 05 版)

  锚定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力夯实能源安全基石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在确保能源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加快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风电、光伏等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经过持续攻关和积累,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新能源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应统筹好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搞好统筹兼顾,注意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全局与局部、政府与市场、能源开发和节约利用等关系,以更大力度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不断实现能源技术创新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法宝。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能源技术迅速迭代,降低了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成本,促进了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也应看到,在能源开发、存储、传输、消费等各环节,仍然存在不少技术改进的空间。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能源技术创新,努力突破制约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关键核心技术,助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比如,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能源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促进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大对储能与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等能源产业链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配套提升能源技术装备的安全运维和管理创新水平。抢占能源技术制高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才能构筑竞争新优势,更好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深度融入全球能源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在开放合作中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近年来,国际能源市场供需形势严峻复杂。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话语权。着眼未来,我们既需要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也需要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均衡普惠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能源形势,持续深化国际能源合作,必将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新征程上,锚定能源强国建设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力夯实能源安全基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一定能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能源基础,推动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繁荣、宜居的世界。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