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政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 聚焦县镇村服务 共促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1日   第 12 版)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简称“农行广东分行”)扛稳服务“三农”主责主业,全力做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金融服务,连续4年获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监管考评优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农行广东分行县域贷款、涉农贷款余额均突破5200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超440亿元、410亿元,金融服务走在前列。

  系统谋划布局  注入金融动能

  2023年以来,农行广东分行按照广东省委“1310”具体工作安排和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现场会要求,把握“服务乡村全面振兴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两大定位,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金融服务。

  农行广东分行积极谋划二十条具体措施,形成金融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4年行动方案。今年初,启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市、区)服务对接活动,营造政银联动的良好氛围。

  农行广东分行、市分行和县支行三级负责人分别挂点服务广东省首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县、镇、村,制定“一县一服务图谱”“一镇一服务方案”“一村一服务清单”,助力各地因地制宜重点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标杆示范。同时,落实广东省纵向帮扶工作要求,组团纵向帮扶茂名市高州市、韶关市翁源县等地,完善上下贯通、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    

  聚焦重点领域  推动量质齐升

  农行广东分行突出乡村产业、城乡建设和民生底线“三聚焦”,积极开展百亿强粮、百亿倍增、百园“贷”动、百企百链四大专项行动,服务产业发展,推动金融供给量质齐升、走在前列。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农行广东分行粮食安全领域贷款较年初增加近百亿元,投放海洋牧场贷款28亿元,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营主体3.5万户,贷款余额250亿元。

  为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农行广东分行围绕各地乡村建设规划,加大中长期信贷投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超千亿元,较年初增加216亿元。同时,全力支持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对接高质量发展中的绿色低碳融资需求,县域绿色信贷截至今年一季度累计投放262亿元。

  今年以来,农行广东分行聚焦三大富民工程,输送金融“活水”。聚焦“惠民富民工程”,助力农民致富,围绕粮食种业、禽蛋、蔬菜水果、海洋牧场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推广运用商户贷、乡旅贷、惠农网贷等重点产品,今年一季度农户贷款增量173亿元,惠及客户24.8万户。聚焦“强村富民工程”,优化信用环境,依托“金融+科技”模式,加快推进信用村信用户建设,今年一季度评定信用村3310个。聚焦“帮扶富民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26个重点革命老区,联动乡村振兴部门开展“富民贷”业务,向农户发放免抵押免担保小额信用贷款,助力农户经营致富。

  推进“三个下沉”  延伸服务触角

  农行广东分行突出金融力量、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三个下沉”,积极推动金融资源落实到县镇村、送达“最后一公里”。

  千人派驻,下沉金融力量。农行广东分行通过“千人派驻百千万”行动,积极打造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第一线生力军,做好“融资+融智+融商”服务;组织开展“千人聚力助春耕”专项行动,及时满足县镇村金融需求。

  创新驱动,下沉金融产品。农行广东分行推动实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海洋牧场、县域工业、农户贷款等重点领域的差异化信贷政策;充分发挥“三农”产品创新基地的作用,对接一线各类经营主体金融需求,围绕农业机械、高标准农田、人居环境整治、农户贷款等领域,加快创新产品落地。发挥中国农业银行集团合成优势,密切跟进各地项目,加快广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落地。

  科技赋能,下沉金融服务。农行广东分行优化完善“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服务点+线上服务+流动服务”渠道体系,持续延伸乡村金融服务触角。大力推进“掌银下乡”,连接客户、服务客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县域个人掌银注册客户超1100万户。持续推广“e推客”、信用村、智慧合作社等“农银惠农云”场景,为县镇政府、村两委及各类涉农经营主体提供一揽子数字化管理工具,全力服务数字乡村建设。

  聚焦服务县镇村,奋楫扬帆再出发。农行广东分行锚定2024年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任务,乘势而上,多方协同,为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