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治理创新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人民时评)

高 炳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1日   第 05 版)

  创新乡村治理方式,以自治沟通议事、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小积分,大文明。

  在江西省武宁县东山村,通过好人好事、善行义举、文明行为,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可以累积“公德积分”,这些积分既能用于兑换实物,也能帮村民获得授信额度。村民毕延义原本为扩大柑橘和杨梅果园面积的资金发愁,得益于这一“微创新”,问题迎刃而解——他的90个积分可贷款20万元。

  陕西省汉阴县三元村坚持奖善行、立标杆,结合孝老敬亲、见义勇为、勤劳致富、邻里和谐、志愿服务等内容,对村民道德行为进行量化赋分,让“道德可积分、文明可加分、善举可得分”,相应积分可以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对村民道德行为进行量化赋分,让德者有得,释放出乡村善治的活力。“公德积分”等机制的作用,在于形成了一个文明建设的载体,把道德的“软”约束做“实”,进而更好实现以德化人、德润乡风。这一做法,调动了村民守道德、讲文明、树新风的积极性,也促进了乡村的规范化治理,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的有益探索。

  加强乡村道德建设,以德化人、德润人心,才能涵养乡村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红黑榜”“红黄旗”“道德清单”……各地结合实际创新道德激励约束机制,评选一个、影响一群、带动一片,以德治滋养法治、赋能自治,推动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创新形式,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有效破解了“说服教育太软、法律手段太硬”的问题。

  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既要发展乡村产业、整治人居环境,又要保障改善民生、培育文明乡风民风,还要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所以更需要创新治理手段和治理方法,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类似“公德积分”这样的尝试,正是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治理创新,既有针对性,也有可操作性。

  也要看到,乡村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创新乡村治理方式,以自治沟通议事、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活动,为统筹自治、法治、德治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载体,有助于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乡村治,百姓安。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因地制宜,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必能不断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