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县域文旅热,如何可持续(现场评论)

——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⑧

刘成友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1日   第 05 版)

  强化县域综合治理,做好服务提质工作,就能为文旅热起来、火起来提供有力支撑,让游客更满意

  

  走进山东省东平县,大宋不夜城里灯影摇曳、游人如织。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古色古香的店铺陈设,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般感受繁盛的宋代市井生活。

  大宋不夜城为何能火起来?答案藏在“夜”字里。历史上,宋代夜间经济兴盛,苏轼曾以“名都信繁会,千指调笙簧”描绘当年东平地区的繁华。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品质生活,夜经济日益呈现消费新图景。古今交融,形式创新,契合了现实需求,打开了市场空间。

  古城那么多,开发好、整合好、推介好独特资源,才能抢得先机、赢得人气。东平县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将环东平湖84公里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分流互融,营造出移步即景的效果;修葺白佛山隋代佛窟造像、“运河之心”遗址戴村坝以及水浒文化遗存,让人文资源焕发新光彩。实践表明,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强化资源整合、融合,做好开发与保护两篇文章,把文旅资源摆对位置,就能释放发展新活力。

  旅游资源丰厚,不代表文旅产业就一定发达。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新期待,文旅产业还需积极转型升级,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大宋不夜城的前身是水浒影视城。当时,多地影视城同质化竞争,对游客吸引力不断降低。东平县转变思路,与陕西省西安市大唐不夜城景区运营方合作,升级改造影视城,打造集古镇风情与宋文化街区于一体的景区,并创新授权委托机制、精准招商引资,收效显著。文旅发展日新月异,变化的是消费需求、运营机制,不变的是创新精神、服务意识。把握好“变”与“不变”,尊重规律、不懈创新,有利于推动文旅业态迭代升级、增强生命力。

  今年“五一”假期,不少小而美的县域景点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立足实际促进多产业、多业态融合,才能助力“县域文旅热”不断持续下去。从现实来看,一些地方将文旅与体育赛事、农业景观、工业遗存等结合起来,打造高品质文旅项目,取得良好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县域治理水平也应随之提升。从完善基础设施,到强化服务配套,再到优化营商环境,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强化县域综合治理,做好服务提质工作,就能为文旅热起来、火起来提供有力支撑,让游客更满意。

  夜幕降临,行走在东平县的大宋不夜城,只见演员们身着汉服,或彩袖翩跹,或抚琴吟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古今交融的演出令人陶醉。持续加大高品质文旅产品供给,让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县域文旅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作者为本报记者)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