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福建连续二十四年将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等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

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本报记者 王崟欣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7日   第 05 版)

  初夏,行走在福建南平建瓯市东游镇,沿河两岸的万亩玉米基地一眼望不到边。

  春秋种玉米,夏种西瓜,冬种花菜,一年四季轮作,土壤得不到休息,肥力会不会受影响?建瓯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高级农艺师严建辉拿出10多年来的检测结果——氮磷钾等反映土壤肥力的指标不减反增。

  细看玉米地,成排的大豆叶子与玉米秆为伴,一台台虫情智能监控设备立于田间。“大豆固氮,是天然绿肥。虫情监测系统在实施物理诱捕的同时,将虫情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指导农户有针对性地防病虫害,减少了农药用量。”严建辉介绍。

  看得见的技术之外,更有看不见的守护。严建辉等农技人员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给这片土地做“健康体检”。根据“体检报告”为每块田定制施肥方案,手把手指导农户运用。

  东游镇农产品质检站站长梅芝民也是这片地块上的常客。“每一个检测结果,我们都要负责。”梅芝民拿起一包鲜食玉米,这正是在东游镇完成种植、加工的产品。拿出手机扫一扫包装袋上的“一品一码”溯源码,玉米质量检测数据、企业生产许可证等信息清晰可见。

  上午11点,福州市鼓楼区久号食堂树汤店迎来客流高峰。只见厨师拆开一包玉米粒,翻炒几下,简单勾芡,一道清炒玉米粒便从后厨端上选餐区。隔着透明玻璃,烹制过程全程可见。“店内的摄像头与监管部门联网,市场监管人员通过手机能随时监督后厨操作情况,我们在全市的门店均已覆盖。”久号食堂食安总监张后顺说。

  这是福州深化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缩影。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加强监管,对餐饮连锁企业实行统一报备管理,市场监管人员“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开展网络外卖餐饮店百日专项整治行动,整治一批外卖餐饮门店食品安全问题;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依托全市统一的人工智能轮巡监督管理系统,对餐饮商户主要操作区进行视频巡检,提升传统餐饮后厨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105家餐饮连锁企业总部完成在福州2823家门店的信息报备,外卖餐饮使用食安封签、主动接入人工智能轮巡监督管理系统,食品安全管控形成氛围。

  在源头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落实生产环节企业主体责任并加强监管,支持餐饮企业开展“明厨亮灶”建设,构建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福建连续24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不断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

  近年来,福建省主要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加工食品抽检总体合格率均稳定在98%以上。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