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滨州下洼镇实施“联社共富”行动

推动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本报记者 李 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4日   第 10 版)

  走进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于家三村,只见村委会里热闹非凡。“别挤,别挤,排好队!”于家三村党支部书记于洪科手持喇叭,穿梭在队伍间,“放心,无论多晚,我们都会给大家办好手续的。”

  什么事儿这么热闹?于洪科笑着晃晃手里的报名表说:“村里的绿之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正招新,枣农们都抢着报名呢!”

  下洼镇是沾化冬枣的原产区、主产区,冬枣种植面积达9.8万亩。为将冬枣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下洼镇重点实施“联社共富”行动。“所谓‘联社共富’,就是通过各村创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个体农户组织起来、整合分散资源,采取抱团发展、规模经营方式,建立群众与村集体连心、联利、连责的利益共同体。”下洼镇党委书记郭明丰解释。

  “过去,枣农们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现在,‘联社共富’推行村‘两委’与合作社双向交叉任职,实现合作社发展与村级事务共同研究、整体推进。合作社内部成立技术服务部,邀请专业技术指导员对枣农用肥用药、疏密间伐、嫁接技术、修剪整形等工作进行现场培训,为冬枣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郭明丰说。

  种得好,还要卖得上价。“为进一步解决合作社销售端难题,我们推出‘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销售模式,合作社与企业签订产销协议,公司收购社员的优质冬枣,实现‘好枣卖好价、普通枣有兜底’。”郭明丰说。

  “2023年,我们村通过标准化管理,基地内一级果率超80%,102户合作社成员的260余亩大棚冬枣实现未产先销,亩均增收3000元至8000元,带动村集体新增收入20万余元。”于洪科介绍。

  2023年,下洼镇冬枣年产量达2.8亿斤、产业产值突破12亿元,枣农人均纯收入达2.6万元。“我们将聚力实施‘联社共富’行动,着力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积极作用,努力打通沾化冬枣特色产业发展堵点,切实让冬枣树变成‘富民树’,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郭明丰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