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青年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为乡亲们致富出一把力”(青春日记)

刘慧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2日   第 05 版)

  2023年7月,我从北京语言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四渡河村,开始驻村创业之旅。

  四渡河村地处燕山余脉,是一个仅有160余户、300多人的经济薄弱村,主要产业为板栗种植和民宿旅游。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四渡河村虽然摘掉了低收入村的“帽子”,但产业结构单一、板栗销售渠道不畅、缺少产业带头人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开动脑筋,为乡亲们致富出一把力!”说干就干,我们召集了10名00后伙伴,在四渡河村成立了一家青年村企,发展乡村文旅。

  我们利用互联网,策划、制作、传播300余个短视频,努力让更多人知道四渡河村的好山好水,创新设置了景区盲盒、露营基地、互动打卡区,在田间地头架起摄像机、支起直播间,现场向大家介绍四渡河村的农产品和文旅产品。

  村民单大姐开的民宿,原先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在我们的帮助下,短短几个月实现扭亏为盈。单大姐越干越起劲,还和我们一同打造了餐饮品牌——“大姐的菜”,联动四渡河村幸福晚年驿站、五渡河黄志勇农家院开发团餐,除了堂食,还可以为其他民宿提供上门配餐服务。

  我们把村里的30多家民宿一一梳理,深挖背后的故事,为每家民宿做了中英文双语文化图,吸引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到来。利用四渡河村的自然优势,我们先后推出油栗采摘、露营、烧烤、餐饮、登山、徒步等场景及研学项目,吸纳多名村民本地就业,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

  我们将继续深耕四渡河村的发展建设,并争取覆盖渤海镇的更多村庄,希望搭建一个共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为北京自在自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