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专题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推动中欧人文交流 建设文明共荣之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30日   第 18 版)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

  近年来,中国与多个欧洲国家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合作蓬勃发展,人文交流日益密切,民间友谊不断加深。旅法大熊猫深受法国民众喜爱,给两国人民带来欢乐的同时为中法友谊注入活力;塞尔维亚鲁班工坊里中餐飘香,中塞双方正在推进中餐烹饪纳入塞尔维亚职业教育体系,不断筑牢民心相通的基石;中文教育在匈牙利广泛开展,以罗兰大学为代表的各类教育机构培养了一大批精通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专家,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欧之间需要架更多的“桥”。中欧不断加强人文交流,深化相知相亲的民间友谊,拉紧人民之间的友好纽带,将书写民心相通、友好合作、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图片说明:

  图①:2021年8月,生活在法国中部圣艾尼昂市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的中国大熊猫“欢欢”顺利产下双胞胎。图为2022年3月,双胞胎幼崽“欢黎黎”“圆嘟嘟”出生后第一次到户外活动。

  法国博瓦勒野生动物园供图 

  图②:4月16日,“中国欢迎你”车体宣发活动在法国巴黎启动。在为期60天的时间里,约百辆复古出租车携带着“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标识、“中国欢迎你”活动口号穿梭于巴黎核心城区,向法国民众传递欢迎讯息。图为一辆复古出租车在巴黎街头行驶。

  马蒂厄·奥莱摄   

  图③:2024年巴黎图书节期间,来自北京、河北、上海、浙江等地的59家中国出版社组团亮相,展销图书包括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童书等多个种类。图为参观者在中国展区驻足翻阅,购买图书。

  本报法国分社  克莱蒙·德尚摄  

  图④:4月11日,“奇妙中国味道——西湖宴”活动在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活动中的菜品均由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中方师生与塞尔维亚鲁班工坊的塞方学员合作完成。图为中塞师生在制作青团。

  内维娜·科维奇摄  

  图⑤:由中企承建的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自投入使用以来,已举办多场中国文化主题活动,为塞尔维亚及周边国家民众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重要平台。图为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外景。

  米莉卡·米罗维奇摄  

  图⑥: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巴尔干地区首座孔子学院,已成为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促进两国文化和教育交流的重要桥梁。图为当地中国文化爱好者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孔子学院参加活动。

  克里斯蒂娜·内西奇摄  

  图⑦: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中东欧地区唯一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学校为匈牙利培养了大批优秀中文人才。图为匈中双语学校二年级中文课堂。

  本报欧洲中心分社  依  琳摄  

  图⑧:自2020年起,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每年中秋节都会举办“匈牙利月饼制作坊”活动,邀请匈牙利民众参加月饼制作竞赛。图为2023年活动举办现场,两名匈牙利小朋友在制作月饼馅料。

  弗尔季·奥蒂洛摄  

  图⑨:2022年初,为迎接北京冬奥会,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和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共同推出“我向往的冬奥”少儿绘画征集活动,获奖绘画作品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有轨电车上流动展示。图为一辆喷绘获奖作品的电车行驶在布达佩斯街头。

  米兰·奥斯科希尔摄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