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暖闻热评)

杨 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9日   第 05 版)

  【关键词】“先考古,后出让”

  【事件】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甫一发布,国家文物局就组织多家单位,利用半年时间对新区约2000平方公里的文物资源进行拉网式探查,共发现不可移动文物遗存263处,基本摸清了文物遗存分布范围、数量和保存状况。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始终坚持考古先行,先于规划建设,先于土地出让。7年多时间,脚下千年文脉日渐清晰。得益于廓清了遗迹和文物分布,雄安新区建设实现有序、高效推进。

  【点评】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在“先考古,后出让”的保障下,珍贵的地下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发掘午方遗址等仰韶时期文化遗存,对研究冀南大司空文化与燕山南北小河沿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白龙遗址出土的文物,填补了该地区先商考古空白;沙窝墓群出土大量汉代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极大丰富了雄安文物藏品的实物规模……大批文物得以保存,为延续历史文脉留下“雄安记忆”。

  雄安建设,时间、空间高度集中,文物遗存密集。“先考古,后出让”实现了文物保护与建设进度的兼顾。根据有关规定,建设单位拿地开发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需停工并承担考古发掘经费。在雄安新区,考古勘探发掘环节在土地出让之前进行,经费由各级政府承担,建设单位拿到的即为净地。“拿地即可开工”,既减轻了经济成本,又缩短了建设工期,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保障。“先考古,后出让”有助于延续历史文脉,也为新区建设腾挪了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中国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许多城市都生长于5000年甚至更长的厚重历史之上。这既是沉甸甸的财富,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先考古,后出让”理念的践行,让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成为建设发展的前置环节,过去与未来得以共生。当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合奏共鸣,城市的生命力也在不断延伸。

  近年来,多地都在“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构建方面展开积极探索,把文物保护工作由“不可知”变为“早规划”。江苏省南京市城市建设中“先考古、后用地”制度落地见效,土地出让联席会议制度、项目审批部门联办机制等机制创新,压实了地下文物保护工作责任。山东省济南市根据遗存丰富程度适当拉开探孔间距,发现文物后再进行重点补筛,有效节约时间、开支。河南各省辖市已全面出台“考古前置”改革政策性文件,全省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勘探项目数量由改革前每年约1300项,增加至每年1900项左右。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方法,就能拓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并进的道路。

  知来路,方能行长远。“先考古,后出让”是一项制度,更是一种态度,饱含我们的文化自信,体现我们对文明传承的责任担当。期待更多城市因地制宜探索地方样本,在交流互鉴中推动相关制度不断完善,让我们的城市延续悠久历史,创造美好未来。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