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智慧城市,有算法更有温情(新语)

陈世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9日   第 11 版)

  34项“免证办”事项实施、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面落地;动动指尖,感受双城生活、同城体验……一张2023年“川渝通办”成绩单,显示出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的巨大潜力。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2023年,40个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成。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数据联通、服务联结、治理联动的智慧城市,在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漫步城市街头,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在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让“四川借书、重庆还书”成为一种可能;在浙江杭州,通过“城市大脑”可以实现30秒入住酒店、20秒景点入园、10秒找空房。

  城市,因数字赋能而智慧,更因人而生动。一座城市的更新,得益于数字技术的精准赋能;两座城市的“牵手”,源于算法逻辑背后的人文关怀。一趟等待晚点旅客的地铁、一项网上办理的跨省业务、一张多地通用的交通卡……庞大的数字公共服务体系,落脚点是知冷知暖的贴心举措。将技术嵌入居民日常生活,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庆和成都,迥异的地理风貌,因智慧城市建设而紧密相连、畅联互通。山水相依、人文相亲、数字相连,期待数字中国的画卷,涌现出更多有技术、有温度的数字“双城记”。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