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3月27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为碳市场建设提供有力法律支撑(人民时评)

许光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7日   第 05 版)

  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

  

  江苏常熟一家以燃煤发电为主的企业,近几年对燃煤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改造投入达10多亿元。海南一家热电厂启用年捕集2000吨燃气烟气二氧化碳装置,二氧化碳捕集率达90%以上。越来越多企业自愿实现低碳转型的动力何在?

  企业降碳后可以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卖出碳排放配额,从而获得额外收益。现实中,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挥着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

  “碳排放权交易”可被理解为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在统一的市场上进行买卖。自2021年7月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年均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超过40%,截至2023年底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

  通过市场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将碳减排责任落实到企业,能够倒逼企业增强“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当前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

  法治是护航碳市场行稳致远的基本力量。前不久公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6个方面构建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对全国碳市场的交易及相关活动提出了明确的管理要求。提升立法层级,制定专门行政法规,构建日益完备的制度体系,将为打造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全面准确真实的碳排放数据不仅是全国碳市场扩容、增加市场活力的基础,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成效的关键要素。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了多家机构存在篡改伪造检测报告、制作虚假煤样、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等问题,彰显了对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的鲜明态度。《条例》进一步理顺了各相关方在碳排放数据管理中的职能分工。对数据造假行为严管、严查、严罚并形成有效震慑,有助于确保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夯实构建高水平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机制的根基。

  应当看到,碳市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碳排放权交易等新事物,既不能放松监管也要审慎包容,在构建基本制度框架引导其不偏离发展正轨的同时,相关制度设计需保持必要弹性,为今后发展留有空间。做好统筹协调、下足绣花功夫、凝聚治理合力,才能更好发挥碳市场协同减污降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积极作用。

  首单交易达25万吨!前不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标志着我国碳市场建设日趋完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推动各方护绿、降碳、减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逐绿而行、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