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允代表——
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好谁来种粮问题,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代耕代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江西省宜春市委书记严允代表说。
严允代表建议,鼓励发展和推广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粮食增产;扩大社会化服务项目补贴规模,重点补贴水稻机械化育秧等关键薄弱环节;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满足服务主体多元化金融需求。
(本报记者邹翔整理)
李成伟代表——
大力推进全社会节粮减损
“大力推进全社会全链条节粮减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代表说。
李成伟代表表示,粮食节约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思维,科学制定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流程,促进粮食“产储运加销”全产业链节约减损协同联动。要在全社会持续开展粮食安全、“光盘行动”等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价值共识。要以法律手段规范、约束和引导全社会减少食物损耗和浪费。
(本报记者张文豪、金歆整理)
甘华田委员——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学科主任甘华田委员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要加快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甘华田委员建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推动“名医馆”“中医馆”提档升级;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带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支持基层中医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进和人才定向培养。
(本报记者王明峰、王永战整理)
秦凤玉代表——
促进托育服务发展
“托育服务关系着婴幼儿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徽省亳州市市长秦凤玉代表说,亳州市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托育服务体系,截至去年底,全市注册登记托育机构464家,普惠性托位占比90%。
秦凤玉代表表示,要加大政策供给,提高财政投入,促进托育服务发展。建议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普惠托育机构予以更多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贷款、利息等方面给予倾斜优惠,降低托育服务机构运营成本,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
(本报记者韩俊杰整理)
程京代表——
加强智慧健康技术融合创新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延缓老年人慢性病高发导致的相关功能减退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程京代表说。
程京代表建议,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医药、现代医学等深度融合,加强对生物检测监测、多模态和垂直领域大模型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建成一批集健康检测、评估、干预、康复护理于一体的智慧健康技术平台。优化智慧健康产业发展环境,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养老机构相互协作,推动智慧健康产品进入政府购买指导性目录。
(本报记者王洲整理)
祁美文代表——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要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祁美文代表说,当前酉阳正在打造全县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祁美文代表表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新农人作用,推动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本报记者刘新吾、王亮整理)
赵坤宇委员——
因地制宜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要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推动三产融合发展。”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主任赵坤宇委员说。
赵坤宇委员建议,选择乡村产业时要围绕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精准定位,瞄准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丰富产业发展业态。加工企业较多的地区,可以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绿色优质农副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农旅融合,建设田园综合体,打造创意农业,不断拓展农业功能。
(本报记者方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