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3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中国农业银行 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7日   第 12 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农业银行(简称“农业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守服务“三农”主责主业,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质效,持续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截至2023年末,农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6.55万亿元,年增量首次超过万亿元,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出台专项信贷服务政策,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试点。积极支持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建设,助力提升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截至2023年末,农业银行耕地质量提升领域贷款余额1023亿元,较年初增长27%,累计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1300余万亩。

  服务种养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创新“粮农e贷”专属产品,积极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在春耕备耕、秋收秋种等关键节点开展专项服务,全力满足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加储销运各环节、各经营主体金融需求。截至2023年末,农业银行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达8445亿元,较年初增长33%;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累计服务农户超1600万户。

  服务“大食物观”落地。创新“智慧畜牧贷”“农产品产地冷链贷”等金融产品,加大对现代化种植养殖和农产品仓储保鲜物流产业的金融支持,推动现代设施农业金融服务提速升级。在广东省,累计为近3万户海洋牧场经营主体投放贷款超100亿元,大力推动“蓝色粮仓”建设。

  服务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面对接国家级育制种基地、种业阵型企业,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创新推广“农机贷”服务模式,积极运用“贷债投”多元化金融服务模式,提高农机装备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截至2023年末,农业银行种业领域贷款余额达424亿元,较年初增长50%。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加强脱贫地区金融支持力度。全额保障脱贫县信贷规模,实施优惠利率,将固定资产等资源向脱贫地区倾斜。全力推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高质量发展,推出支持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配套产业园建设等多项措施。截至2023年末,农业银行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较年初增长21%。

  做好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户金融服务。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推出“富民贷”产品,为脱贫农户提供信贷支持。截至2023年末,“富民贷”余额404亿元,较年初增长248%,覆盖所有脱贫县、革命老区县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开展金融助残服务,推出“残联线上推荐、农行上门办贷、残疾人家庭受益”服务模式,累计为1.3万户残疾人家庭发放贷款26亿元。

  拓展定点帮扶县金融服务广度深度。扎实推进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等5个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做好消费、人才和资金帮扶。2023年,在5个定点县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超80亿元,全行消费帮扶金额21亿元。秀山县、武强县2个定点县帮扶模式于2023年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机构评为“第四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大力支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壮大

  做好“土特产”文章。立足各地乡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积极打造差异化产品体系,推出“新棉通”“陕茶贷”“云花贷”等特色产品,精准对接地方金融服务需求,推动乡村特色资源加快转化增值。截至2023年末,农业银行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达1.8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2%。

  助力产业链延伸。开展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行动,创新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一县一园一服务方案”等服务模式,推动产业链向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和集群化发展,努力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在河南省,创新推广“种养大户、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经纪人+龙头企业+经销商”一体化链式服务模式,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休闲食品等20余条优势特色产业链发展。

  推动新业态发展。围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区域,积极服务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面向农产品电商平台客户,推出“综合收银台+”解决方案,提供聚合支付、商户管理、资金分账等一站式支付结算服务,大力支持农业功能拓展、乡村价值发掘等业态发展。

  积极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积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创新推广“乡村人居环境贷”产品,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领域建设。在浙江省,服务“千万工程”,投放贷款总量超2200亿元,支持一大批美丽村镇迈向“绿富美”。截至2023年末,农业银行乡村建设贷款余额1.9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7%。

  支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县域医疗、教育、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完善产品政策体系,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度。围绕新市民安居乐业,推广“工薪宝”农民工工资监管代发平台,推出“新市民安居贷”产品,推广个人创业担保贷款,让新市民就业舒心、居住安心。截至2023年末,累计服务农民工工资监管代发1168万人次。

  加快发展农村绿色金融。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重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内设立“三农”产品创新基地,推出“生态修复贷”“林业碳汇贷”等多项特色绿色金融产品,制定专项政策支持长江、黄河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发挥集团化经营优势,拓展绿色债券、绿色银团贷款等多元化绿色投融资业务,承销全国首笔“绿色+乡村振兴+科创”三贴标永续中期票据。截至2023年末,农业银行县域绿色信贷余额1.6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9%。

  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

  创新产品服务优体验。完善“年度+区域+行业”的涉农信贷政策体系,优化“三农”产品创新机制,2023年,创新推出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贷款、“红色易贷”等40余个“三农”特色产品,努力让金融供给更精准有效满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加快科技赋能提质效。推出“农银惠农云”数字乡村平台,面向县乡两级政府、村两委及各类涉农主体,提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等一揽子数字化管理工具,全方位赋能乡村治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截至2023年末,该平台已服务475万用户,覆盖县(区)2542个。

  优化渠道体系增便利。完善“人工网点+自助网点+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渠道+流动服务”渠道体系,触达县域个人客户5.4亿户。2023年,农业银行超过70%的新迁建网点布局到县域乡镇地区和城乡接合部,惠农通服务点乡镇覆盖率达98%,手机银行县域月活跃客户接近1亿户,全年累计开展送金融服务下乡活动超过16万次。

  面向未来,农业银行将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服务。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银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