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重庆:描绘绿水青山画卷 谱写生态文明新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01日   第 08 版)

  一座山峰,绿意盎然。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境内的铜锣山矿山公园,经过多年治理,已蜕变成美丽的生态景区。

  一条大江,奔流不息。2023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一片晴空,天朗气清。2023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5天,连续4年稳定在320天以上,连续6年无重污染天气。

  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巴渝大地徐徐铺展。2023年以来,重庆严格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持一体化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为美丽重庆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走进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草地和苍翠茂盛的树木。

  作为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开展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高温型SCR烟气脱硝系统改造,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960吨;新建三套烟气脱硫系统,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800吨;采取廊道、堆场全封闭,水泥自动包装、装车等管控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颗粒物无组织排放。

  2023年12月,重庆市发布2023年第二批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结果,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A级企业。

  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是重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2023年,重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连续4年获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

  在治气方面,推广执行治气攻坚八项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深度治理;推动公共领域用车纯电动化,新增新能源汽车18.2万辆。

  在治水方面,全市1.8万名河长巡河77万人次,推动实施900余项水污染防治措施,实施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溢流控制及能力提升等专项行动,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3%。

  在治土方面,推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级和用途分类管理,修复污染地块24块,提供净地2260亩。

  在治废方面,全域“无废城市”加快建设,累计建成“无废城市细胞”1500余个,发布首批“无废城市”建设典型案例17个,锰渣场整治成效显著。

  在治城方面,累计建成市级安静居住小区580个。

  在治乡方面,命名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街道)87个,完成783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清零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重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漫步铜锣山矿山公园,群山与天空交相辉映,独特的矿坑奇景沿铜锣山脉排列,宛如镶嵌在山上的一串串绿宝石。

  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矿山。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采取地灾治理、复垦复绿等工程手段,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打造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2023年10月,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

  铜锣山矿区生态修复是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缩影。2023年,重庆开展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督,通过“绿盾行动”整治自然保护地环境问题2118个;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忠县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黔江区阿蓬江国家重要湿地、巫山县大昌湖国家重要湿地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累计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2个;初步构建覆盖全市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长江十年禁渔扎实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渐向好。

  做好加减法、打好“组合拳”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4月,西彭工业园区入选重庆市近零碳园区试点名单。园区拥有重庆市节水型企业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数字化车间2个,市级无废工厂2家。

  近零碳园区试点是推动重庆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尝试。以试点园区为示范引领,重庆在碳排放管理、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展开探索,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在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重庆正着力构建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加快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此外,通过改革升级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工业企业增加到308家,截至目前,重庆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达4753万吨。同时,重庆扎实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贷款余额超6800亿元,气候投融资试点入库项目达497个。

  绿色低碳转型,既要做好碳排放减法,又要在服务优质项目上做加法。2023年,重庆环评告知承诺、容缺审批等改革措施集成增效,环评审批时效提速53%,全市审批环评项目2347个、涉及投资3842亿元,助力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体系化建构、数智化赋能

  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标志性成果

  2023年3月,重庆某条河流出现水华现象,河流水质明显下降。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及时发现问题并发出监测预警,遏制该河流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得益于长江上游重点流域星空地一体化遥感综合监测系统。这套系统由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依托卫星天眼,构造感知时空网络,结合无人机与地基高光谱设备,实现水生态环境质量实时、高效监测。

  数智赋能,生态智治。近年来,重庆通过数智化赋能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目前,重庆已实现水、气、声三大环境要素自动监测,构建完善涵盖145类编目2486项数据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目录,加快推进巴渝治水、巴渝治气、巴渝治废3个重大应用建设。

  未来,重庆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重要任务,强化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全面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能级,全力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数据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