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2月2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优质科普内容促生态素养提升(说道)

张 旸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6日   第 14 版)

  提升生态文明素养,不能一蹴而就,还得久久为功。生态科普应该面向更广泛的群体,通过更生动灵活的形式来开展

  

  小到一虫一草,大到山川海洋,都有独特的奥秘;生态的修复与治理,碳排放的测算与控制,也都包含专业的原理。生态保护的背后,需要丰富而系统的理论知识支撑。做好生态科普,是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持续提升,对生态科普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引导公众拥抱自然、热爱环境、重视健康,帮助公众真正获得、理解和思考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生态科普,可以帮助公众更清晰地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让公众更好参与生态保护。

  生态文明素养其实是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但要提升生态文明素养,不能一蹴而就,还得久久为功。生态科普应该面向更广泛的群体,通过更生动灵活的形式来开展。

  近年来,一些传统媒体利用内容生产优势推出了不少生态科普精品。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涌现了丰富的生态科普内容,受到广泛欢迎。

  青少年是生态科普面向的重点人群,也是构建美好生态的未来力量。对于青少年而言,图书是重要的生态科普内容载体之一,是启发青少年产生兴趣和探索思考的重要工具。近期,随着新学期到来,挑选新的课外读物也列入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日程。然而,不少学生和家长反映,目前市面上的自然科普类图书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种类覆盖不够全面等问题,而且,对于自然科普类内容的判断与选择也存在较高门槛,呼吁更多的出版机构、科普作者投入其中,开发更多优质的生态科普读物,并通过建立专业的评价、筛选和推广机制,帮助中小学生选择更合适的生态科普读物。

  同时,新媒体平台也是传播生态知识、倡导生态理念的关键途径。就像部分面向青少年群体的科普类杂志,受众并不局限于青少年,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态科普知识也不仅仅通过纸质出版物传递。比如,一些科普杂志的社交媒体账号活跃,不少网友会提供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图片和视频让账号管理者辨认,相关内容的点击量和转发率都很高;短视频平台有不少自然博物类博主讲解各类自然现象和科学常识,不少科学家也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公众传播生态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这些内容受到欢迎说明公众对于自然生态知识充满兴趣,也证明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生态科普的重要渠道。

  春意渐浓,草长莺飞,又将迎来踏青好时节,生态科普也正当其时。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