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1月28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吉林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本报记者 汪志球 孟海鹰 刘以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8日   第 01 版)

  2023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837.3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全省粮食总产量已连续3年超800亿斤;平均亩产达958.2斤,单产位居全国粮食主产省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

  吉林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冬日,走进四平市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秸秆和白雪覆盖着黑土地。“这片地2023年亩产近吨粮,又是大丰收。”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

  护好黑土地,才有米粮仓。近年来,吉林大力推广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要特点的“梨树模式”,探索形成秸秆还田、深翻深松、节水灌溉、米豆轮作等多项技术集成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黑土地再泛油光,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全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4300万亩。

  保护黑土地,也用好盐碱地。吉林共有670多万亩盐碱地。2022年以来,全省谋划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地整治项目145个,实现种植49.4万亩。横跨吉林西部大约百万公顷的盐碱带,已成为吉林“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新的增长极。

  走进松原市查干湖镇图那嘎村大宝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只见机电井散布田间,机耕道平整通畅。合作社副理事长仲崇亮说:“现在灌溉只需动动手指,一合闸,水就来。大型农机来去自如,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到2023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

  “地里埋的一条条滴灌管,能把水分和肥料精准输送到作物根系。”仲崇亮介绍,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可减少近两成的化肥使用,每亩地节省成本300多元。玉米密植技术得以推广,每公顷土地植株量从4.8万株提高到了6.6万株,“多一株苞米就多四两粮”。2023年,吉林新增玉米“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推广运用230多万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3年来,吉林强化科研攻关,1160多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和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综合筛选出耐密突破性作物品种41个、耐盐碱作物品种47个。

  “吉林将坚决扛稳扛牢党中央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把吉林建成稳固、可靠、坚实的‘大粮仓’,让中国人的饭碗里盛上更多‘吉林粮’。”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表示。

  (本报记者门杰伟参与采写)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