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南京溧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5日   第 14 版)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标先进地区,找差距、补短板、扬优势、创特色,重点聚焦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城乡融合、乡村治理等,推出专门工作方案和具体行动,加快建设“人气和旺产业美、生态和谐环境美、乡风和畅人文美、共富和顺生活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探索新时代“千万工程”溧水新实践。溧水区力争在2030年前后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覆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溧水区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引领,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创新,大幅提升农民获得感。目前,溧水区已建成省级传统村落11个,省、市级美丽乡村413个,红色李巷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试点名单。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溧水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为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溧水区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着力畅通产业、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破解难题。创新“交邮快供”融合模式,实现公交、邮政、快递、供销互融互补,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溧水区还推出“无想院子”10种盘活模式,建立国有企业、村集体与社会投资者利益联结机制,拓展利用闲置流转耕地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等,持续打通关键环节,提升闲置资源利用效率。

  今年,溧水区将重点聚焦乡村规划、环境整治、文旅融合等,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积极开展“多图合一”试点;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争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区;加强传统文化挖掘和农文旅深度融合,让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壮大农业产业集群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作为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南京国家农高区”)所在地,溧水区充分发挥农高区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实行“一区多园”建管模式,大力支持粮油、五“莓(梅)”等优势产业分园加速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目前,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现代茶以及精品草莓、优质蓝莓形成“3+2”农业全产业链,来自金色庄园、沃德绿世界、普仁有机等农业龙头企业的优质产品远销海外,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位列南京市第一。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发展。南京国家农高区集聚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与江南大学等32家涉农高校在未来食品、种源创新、农机装备等领域展开合作,江苏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等一批农业科技新型研发机构落地,蓝星安迪苏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入驻,平台优势持续彰显。

  下一步,溧水区将充分利用南京国家农高区优势,把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重中之重,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构建全链条转化生态体系,发挥产业基金带动作用,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同时,大力引进农业龙头项目,推动农业主导产业链式融合发展,在以五“莓(梅)”产业为中心的基础上,做强稻米、茶叶、螃蟹3个特色农产品,构建“5+3”农产品矩阵,打通“精深加工分销、流通市场直销、旅游休闲带销、电商平台网销、产销对接推销”5条链路,实现丰产又丰收。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打造郊区善治范例

  近年来,溧水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溧水区通过不断丰富城市“数字大脑”应用场景,建立“关键小事溧刻办”平台,制定“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提级会办和“一件事一类事一次办”两项机制,推进乡村精准“智治”,着力解决群众“烦心事、关心事、难心事”。 

  设立溧水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提供“一站式”矛盾调处服务,实现群众合理诉求和矛盾解决最多“跑一地”,2023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000余件,为群众办理各类便捷事项近万件。

  创新乡村治理,涵养文明乡风。溧水区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群众身边先进典型,持续巩固移风易俗成果,促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接下来,溧水区将重点强化党建引领、精网微格、数字赋能等支撑,持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打造郊区“善治”范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数据来源:中共南京市溧水区委宣传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