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体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广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9日   第 12 版)

  2006年,广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区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重点提升城乡面貌。2013年,广西启动实施“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8年开始,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持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多年来,广西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动以乡村振兴为中心的“三农”各项工作迈向新台阶,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不断描绘美丽中国广西乡村建设新画卷。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力推进基本整治型村庄、设施完善型村庄、精品示范型村庄改造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1.12%。北流市积极引入高校力量驻村服务,探索出“低成本、简便易行、群众参与”的乡村规划模式。

  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累计建成乡村道路约10万公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9%;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2%;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网络全覆盖;完成27.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农村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全覆盖,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农村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7%。行政村村级卫生室覆盖率达99.9%,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4.2%,区域养老服务机构、村级邻里互助点或农村幸福院覆盖率达79.4%,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覆盖率达100%。

  乡村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深化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建成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在全区推广“党建+网格+大数据”乡村治理模式,共划分农村地区网格8.81万个、配备19万名网格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3785个行政村推广积分制,2325个行政村推广清单制,11613个行政村实施数字化治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举办“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等群众赛事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依托林果蔬畜糖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成功打造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6个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6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8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5个。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底,广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广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下一步,广西将继续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推进机制建立、完善政策、探索运用,力求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持续改善,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底色更加亮丽,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日益增强。

  数据来源: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