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以精品创作回馈观众期待(艺海观澜)

刘学俊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9日   第 19 版)

  面对观众期待的目光,我们将更加用心投入精品创作,以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在中国广播艺术团工作的40余年时间里,我深切体会到: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也是艺术院团的发展之本。用精品力作满足观众文化需求,让观众感受时代精神气象,体会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给观众以真善美的积极引导,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涵养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通过文艺创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历时5年创作推出“万物生长——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音乐会”的初衷。

  还记得年少时,每到一个节气,母亲就会告诉我该吃什么要穿什么,把二十四节气作为生活指南贯穿日常。二十四节气凝结着中国古人观候知节、见微知著的生活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顺时而动的哲学思想。如何用音乐语言把节气文化展现在当代舞台上?我们在一次次的采风、研讨中找准作品的基调和定位。惊蛰“春雷动”、立秋“摇篮曲”、冬至“饺子宴”……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交响套曲音乐会,将二十四节气的物候之景和民俗之乐娓娓道来。交响乐的恢弘厚重、传统民乐的色彩斑斓、流行乐的时尚动感、歌唱家的深情吟唱,带来如梦似幻的乐章。我们用世界通用的音乐语言传播中国特色的节气文化,表达的不仅是对自然时序的深沉敬意,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诚礼赞。希望用静水流深的中华文化,滋养当代人的心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说不尽的故事、写不完的旋律。针对莫高窟这一艺术瑰宝,我们在2018年成功推出了民族交响歌剧《莫高窟》,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以敦煌壁画为题材,通过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宏大的时代主题——只有国家安定,才有人民的幸福。这部作品既借鉴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又融合交响乐和民族音乐要素。我们希望以这样兼容并蓄的音乐风格让观众身临历史之境,感受文化精神的传承。

  原创歌剧在剧本、音乐、演员、舞台各个环节都花费了很大心血,若是在演过之后就束之高阁,各界观众无缘亲近,殊为可惜。对歌剧这种大部头作品加以重新编创,使之以更灵活的方式在演出市场流动起来,是我们的一种探索尝试。今年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国庆长假期间,我们将民族交响歌剧《莫高窟》以音乐会的形式再次搬上舞台。音乐会版《莫高窟》对原有曲目进行筛选,提炼主要唱段,保留剧目精华,演出时长由3小时压缩至90分钟。在保留完整故事情节的同时,更加突出细腻的情感主线。舞台表现形式上,把伴奏乐队完整地搬到舞台前端,歌唱演员在舞台中间表演,这样的布局既有歌剧的“基因”,又有音乐会的元素,给观众别具一格的视听体验。从歌剧到音乐会,成本降低了、队伍规模缩小了,作品亮相舞台的频率显著提高。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流动起来、传播开来、常演常新,文艺作品将能更好实现价值、发挥影响力。

  中国广播艺术团下设民族乐团、说唱团、电影交响乐团、电声乐团与合唱团五大分团,艺术品种丰富是我们的突出优势。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更好地树立品牌、打造精品,我们连续4年举办“中国广播艺术团艺术季”,汇聚不同艺术种类的优秀演艺人才,推出民族交响史诗、相声剧、主题音乐会、青年歌唱家专场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出,为新人新作搭建舞台,为精品展演开辟空间,以高质量文艺演出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多年来,每一次创作演出受到观众欢迎,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诚挚的信任与鼓励。面对观众期待的目光,我们将更加用心投入精品创作,以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作者为中国广播艺术团团长)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