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2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化(微观)

顾仲阳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7日   第 05 版)

  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

  

  曲竹自行车、竹制足球、竹餐具、竹电子秤……在今年的服贸会上,国际竹藤组织展厅中的各种竹藤制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新颖的产品设计、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拓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显示出“以竹代塑”的丰富可能性。

  当前,白色污染日益成为威胁全球环境的突出问题,寻找塑料替代材料成为紧迫课题。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具有突出的固碳能力,是很好的替代品。推广“以竹代塑”,不仅可以从源头减少塑料使用,减轻塑料污染,还能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

  我国是“以竹代塑”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从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到联合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我国一直在着力推进“以竹代塑”。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化发展跑出加速度,彰显了我国推动绿色发展的决心,也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我国是竹资源大国,年产竹材约1.5亿吨,发展“以竹代塑”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从日用品到工业制品再到建筑建材,新时代的中国不断探索“以竹代塑”产业化路径,已经发展出上万种竹替代产品,做出了良好示范。不过,囿于采收成本、技术设备、市场接纳度等因素,“以竹代塑”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小挑战。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引领绿色消费新风尚,为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更好地推动“以竹代塑”产业化发展,要抓住两头,一是生产,一是消费。当前,“以竹代塑”产品成本高于塑料制品,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生产环节看,从事竹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竹产品加工自动化水平低,尚未形成规模效益。要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引导相关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从消费层面讲,可通过将“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等方式,培育壮大竹产品消费市场,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潮流、成为风尚。把生产成本降下来,让产品成熟起来,方能进一步加快“以竹代塑”产业化进程,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推动“以竹代塑”,契合我国国情,符合未来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其发展起步阶段,做好产业长期规划,瞄准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快构建产业体系,“以竹代塑”定能迎来更好的商业化前景,带给人们更多质优价廉的绿色产品。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