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2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守护传承好绿色“国宝”(人民时评)

于 洋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4日   第 05 版)

  让古树名木真正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古树名木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从“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意盎然,到“晴川历历汉阳树”的壮阔悠远,从《诗经》里“其叶牂牂”的东门之杨,到《项脊轩志》里“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树木寄托的是人与人、人与故乡、人与自然的情与意,是中国历史传承至今的朴素生态观和绿色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在四川广元古蜀道上的翠云廊,习近平总书记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不久前,国家文物局、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出通知,就做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行部署,既要求“落实落细古树名木日常养护措施”,又鼓励“开展对古树名木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的研究和必要的展示阐释”,对更好保护古树名木、挖掘其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古树名木众多。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其中散生在广大城乡的有122.13万株,以古树群形式分布的有386.06万株,5000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有5株。它们是自然与文化的共同遗存,是大自然和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古树名木的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我国古代就有“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树木保护制度,今天做好古树名木保护要坚持守正创新,既从历史中寻找行之有效的护木经验,也要依托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手段,完善古树名木数据库,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格局。

  保护古树名木,要讲好古树故事,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价值。陕西黄帝陵的轩辕柏、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安徽黄山的迎客松,这些古树穿越时空,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塞罕坝的落叶松,大漠深处的胡杨林,种子“飞”上太空的普陀鹅耳枥,这些名木记录着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印记。应精心挖掘整理每棵古树名木背后的动人故事,讲好并传承好这些故事,让古树名木真正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

  保护古树名木还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要把古树名木保护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将古树名木保护考虑进去,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可围绕古树名木修建一些面向群众的文化休闲场所,让更多人了解古树名木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推动更多群众参与古树名木保护。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枝繁叶茂、历经沧桑的古树名木,背后是繁荣、和平、昌盛的家国乡土。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更是通过古树名木的保护,延续文化传统、传承发展理念,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