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1月0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科技,澎湃产业新动能

本报记者 常碧罗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6日   第 12 版)

  从一个金点子,到产业化落地,需要多久?

  走进重庆市璧山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的大楼里,53家企业正在加紧研发。“我们致力于轻型高功率密度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部件、材料的研发、产业化与国产化开发。”重庆创新燃料电池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泓吟说,3年前,基于中新合作,这项氢燃料电池技术从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的实验室走出来,落户璧山。

  一开始,只有实验室版本的样机,技术成熟度还不够高,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的帮助下,公司采用研究院共享的仪器设备和测试平台,实现批量化生产。“通过真实环境的数据、真实市场反馈需求,我们改进工艺,成本降低近五成。”刘泓吟说。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在重庆,科技正在为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目前,重庆聚焦四大科创高地建设,组织实施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等重大(重点)专项,推动市内外领军企业整合市内产学研优势资源牵头承担重大(重点)专项,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离不开政府的牵线搭桥。在重庆两江新区,重庆励颐拓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通过虚拟仿真,赋能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一边是拥有尖端成果的高新技术企业,一边是庞大的制造业集群,两江新区召开企业家沙龙,让两边企业坐下来谈合作,现在,励颐拓软件有限公司的产品,正在向商业化迈进。

  更多科研成果正在落地重庆。在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金凤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科学,一大批科研成果正在落地见效。其中,科研人员王峥及其团队运用实验室提供的顶尖研究技术平台,通过大数据寻找干细胞的“生命密码”。“这里灵活的政策机制和完备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让我们能够聚焦科学问题,专心攻关。”王峥说。

  这是重庆科技、产业融合的缩影。在万州,重庆大全泰来电气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晶闸管触发电路等产品,一经推出便以稳定的质量、实惠的价格赢得市场;在垫江,“县域智慧农业整装一体式体系”让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产业,助力提升农业产业整体效益效能;在巴南,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会同巴南区消防救援支队建成综合预警防控系统,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在南川,大树茶种质资源、繁殖技术体系构建等研究,让南川红茶走向了国际市场;在渝北,聚焦智能驾驶、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领域,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2件……

  近年来,重庆形成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4个国家高新区引领、12个市级高新区支撑的“1+4+12”发展格局,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1—8月,全市规上工业研发费用352.38亿元、同比增长27.3%。2022年重庆研发投入强度为2.3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