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1月03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加强国际发展合作 推动人权事业发展

本报记者 黄发红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3日   第 11 版)

  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3·中德人权发展论坛”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国际发展合作与人权保障”展开交流。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左锋在致辞中表示,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国际发展合作对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德两国在国际发展合作方面有着许多共识,在减贫、应对气候变化、农业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对于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大有益处。中国坚持人民至上,造福广大民众,坚持胸怀天下,缩小南北差距,坚持国际法治,维护多边主义,积极推进国际发展合作,其理念与实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鲜明体现着当代中国关于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基本主张。

  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赛巧称赞中国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中国在取得自身发展成就的同时坚持推动南南合作,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国际发展合作和人权保护对话,德中两国可以达成更多共识,开展更多合作。

  德国前司法部长格梅林认为,各国人权观虽有差异,但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至关重要,支持发展合作刻不容缓,“发达国家尤其担负重要责任”。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付子堂从“以发展促进人权,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以安全守护人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以合作推进人权,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等维度阐释了中国的人权实践。他认为,中国注重推动实现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周太东介绍了中国在推动全球发展倡议方面的务实举措。他认为,欧洲应该认识到中国发展援助的积极影响和潜力,中欧都应将对方的国际发展合作视为补充和机遇。

  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亚洲、东南欧、拉美总司司长克里斯蒂娜·托茨克表示,当前全球面临诸多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参与。中国是德国在国际发展合作方面的伙伴,只有携手努力才能克服共同挑战。

  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李翊全面介绍了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李翊表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共识。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国际发展合作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发展。同时,中国将坚定走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