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发展需要持续发力、补齐短板,加快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小微企业增活力、为创业就业添动力、为“三农”发展引“活水”……实现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日益成为重要推动力。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五年,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目标,并提出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普惠金融效能、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将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强调金融服务的包容性,让金融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特别是让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居民和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
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普惠金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持续优化,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全国乡镇基本实现保险服务全覆盖,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新形势下,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持续发力、补齐短板,加快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在“提质”上下功夫。在继续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基础上,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提质增效上,围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着力加强对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民生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丰富创业、助学等金融产品,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金融服务。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在“精准”上出实招。普惠金融的服务群体量大面广,不能指望“撒胡椒面”来解决问题。要精准匹配金融服务需求,直击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农村金融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增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度,把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给真正需要支持的领域,让金融服务更好直达实体经济。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在“数字”上作文章。数字技术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减少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的限制,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渗透率,有助于推动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问题。金融机构要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打造产品丰富、交互智能、流程高效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盖广度、服务力度。
普惠金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前景无限。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普惠金融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